《黄子行·小重山》原文赏析
一点斜阳红欲滴。白鸥飞不尽,楚天碧。渔歌声断晚风急,搅芦花飞雪满林湿。
孤馆百忧集,家乡千里远,梦难觅。江湖风月好收拾,故溪云深处著蓑笠。
天涯游子,客里悲秋,这一主题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吟诵过。但正像七个音符能组合成千万首各有特色的乐曲一样,也就像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能描绘出无数缤纷绚丽的图画一样,这一首词也就是凭借人们熟悉而简单的几个意象,巧妙组合成了别有一番滋味的游子伤秋曲。
词的上片描摹游子眼中的秋声秋色: 斜阳,再没有那赫日中天,光芒万丈,使人不敢仰视的扩张型神采,在词人眼里,夕阳成了一点,这一种收敛型的意象,描绘的是一种收敛型的世界,表现的是词人收敛型心态。然而对于这种悲壮的收敛与衰落,词人又发现了一种美,那就是 “红欲滴”的光彩。假如午日是以势凌人,夕阳就是以情动人了,在伤感的文人眼里,倒是这种无限美的夕阳,这种伤感的夕阳更为可亲可爱,可感可叹。这时,与夕阳为伴的有在碧天下盘旋的白鸥,似乎它也在仓皇地寻找日落前的归宿。湖面上,渔歌声似断似续,终于归于寂寞,那是归去的渔舟,留下的一片空灵,于是满世界便只有晚来秋风带着各种秋声压过来了。那顶着满头白发的芦花唱出切切的哀歌,世界便只剩下凄凉,清秋世界,无一不是伤感的诗境。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万物回归,“日入而息”的象征性画面,词的下片便写 “回归”之思。“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孤馆”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与游子的孤单,“百忧集”写艰难苦恨一齐涌上心头。古人安土重迁,家乡观念很重,为实现孢负,追求功名才不得不离家远游,但词人只身在外,却仍处于孤馆,可见 “混”得并不得意,此时,思家念亲之情就会更强烈。伤心生平遭际,咀嚼坎坷人世,千百种忧愁交错混杂,萦绕心头。而在这诸种忧思之中,最强烈的自然还是念家之情。那遥远的家乡在游子的心目中经过滤光变色便更加温馨。但思念越是强烈,家乡就越是显得遥远。“家乡千里远,梦难觅”,连梦中也回不了家乡,寻不到故居。古人云: “思极不成梦”,“梦难觅”正写出了思之极,于是,结尾处便想象回到故乡后的平静和美的生活。以此来缓解强烈的思乡之情。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景,结束了飘泊江湖的生涯,回到故乡的溪流上,一叶小舟任意飘荡,头戴绿蓑笠,身染春草烟,在芦苇深处顶着悠悠白云,看星换斗移,白鸥嬉戏,没有现在,没有过去,也不需要将来,生活便凝固在这永恒的静谧中。这幅美的图景在词人心里已不知描绘过多少次了。但每次从幻想中醒来,又只得踏上飘泊的路。因为功成才能身退,但功名何日可成呢,这就构成了贯穿几千年历史的文人的进与退的矛盾,仕与隐的矛盾。这首词结尾落在幻想中没有醒来,或许就是为了保持那一点幻想中的美景吧。
这首词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以简单而陈旧的意象,巧妙组合成全新而动人的境界,如上片写景,其画面上出现的无非是斜阳、碧天、芦花、白鸥,这些景物在其它词中已不知出现过多少次,但这些形象通过词人情感的观照串联,又成了常见而常新的意象,给人一种熟悉中的陌生感,形成新的富有个性的意境。又因为这些意象在前人诗词中已反复运用,其意象本身已积淀了大量的美的信息,具有深厚的“张力”,使人联想到无数美的境界,因此,在这首词中又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上一篇:《庄棫·定风波》原文赏析
下一篇:《陈子龙·山花子》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