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台柱·浪淘沙》原文赏析
不 寐
昨夜梦魂中,翠袖轻笼,月华低照锦香丛。若使伊家同此梦,也算相逢。
今夜恰惺忪,好梦无踪。孤帏寂寂听寒蛩。一点漏声千点泪,月挂疏桐。
这首词写一位男子对情人的思念之苦。“昨夜梦魂中,翠袖轻笼,月华低照锦香丛。”首句先点明昨夜入梦,后两句则写梦中情形。“翠袖”,碧绿的衣袖,当是少女的装束。“轻笼”,写的是初恋少女与情人幽会时半羞半喜以衣袖半遮半掩着脸庞的情态。“锦香丛”,可能是所钟情女子住所的美称,是梦中相会之处,也是他们幽会的老地方。这三句意思是说: “在昨晚的梦境里,与你在月光低照的闺房里相会。”这可能是初恋时的回忆,也可能是如今愿望的达成。俗话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人们潜意识的表现,可它毕竟是虚幻的,一旦回到现实就会破灭。然而尽管如此,梦到底能给悲苦中的人儿带来片刻的欢乐和温馨,对于一个沉溺于思情不能自拔的人来说,这样的慰藉那怕极为短暂也并非没有意义。“若使伊家同此梦,也算相逢。”“伊家”,即 “你”。这两句意为如果你也做一个同样的梦,那么我们也可以算是相逢了。从写梦境转写梦回后的愿望,在意思上翻进一层。尽管梦是虚幻的,相会也不可能,但如果双方能同入一梦,共度梦中的良辰,共享梦中的欢乐,说明彼此的心是相通的,形离而神合,也算得相逢一场。语似超脱,情则极为凄苦。试想同入一梦已属渺茫,真的相会那就更是枉想了。“也算”二字,透露出了主人公那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心情。
下片转写今宵不寐,看似另起一笔,实际在感情上又逼进一步。上片写入梦还只能算是铺垫和蓄势,全词的重点在于突出 “不寐”。昨夜的好梦今夜还想重温,对于孤寂的主人公来说,多么希望夜夜都有这样的好梦啊! 可是“今夜恰惺忪,好梦无踪。” “惺忪”,意如清醒。原想重温旧梦,但今夜偏偏无法入睡,梦自然是做不成了。失眠的原因大概正是因为急于想入旧梦而过于兴奋激动之故。“孤帏寂寂听寒蛩”,孤身躺在冷寂的帐子里,只听见深秋的蟋蟀悲切的叫声。本来蟋蟀的叫声很微弱,但对于心事重重而不寐的愁人来说,却是声声入耳。这里用环境的冷寂,烘托人物内心的凄凉。“一点漏声千点泪”,古人以滴漏计时,“一点漏声”,言时间之短,但对失眠者来说却点点在心。“千点泪”,状泪下之多,可知其内心悲切到了极点。是伤离别之久,是悲青春易逝,抑或兼而有之?上面两句,是从听觉上写幽独凄冷,结句则从视觉上加以强化。“月挂疏桐”,帐外一弯月儿挂在秋桐光秃的枝桠上。这句写景,显系化用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句而来。一个“挂”字,传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见出夜之深,月已西沉,倘月悬中天,疏桐何以能挂; 二是此月定非圆月,否则用“挂”字不确,只有弯月如钩,与 “挂”才相符。缺月与疏桐都是一种残缺清冷的意象,这里显然是失眠者心境形象的具体表现。以景作结是张台柱词惯用的手法,这种手法能使词意涵永丰富,而且结句的情调往往可以返照全词,有一锤定音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风格清丽深婉,明白如话。在章法上较突出的一点是采用对比,一昨一今,一梦一醒,两相比照,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曹溶·浪淘沙》原文赏析
下一篇:《王锡·浪淘沙》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