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解蹀躞》原文赏析
夜行荥阳道中
峡劈成皋古郡,人杂猿猱过。断崖怒走,苍龙立而卧。此乃广武山乎?噫嚱古战场哉,悲来无那。卸鞍坐,烟竹吹来入破。一林纤月堕。雁声不歇,砧声又搀和。历历五点三更,马前渐逼荥阳,城头灯火。
荥阳在今河南省。这里是战国时韩国的荥阳邑。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楚汉两军曾在此相持作战。到了晋代属于荥阳郡,北齐时改成皋郡。荥阳县是历来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因此古代战场引起了无数诗人的感叹和咏唱,然而由于时代条件和诗人气质的不同,进入荣阳界的感受并不相同,因此所写成的作品必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如唐代诗人王维在《早入荥阳界》诗中说:“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诗人对于荥阳的“雄藩”地势,只是用轻笔淡墨一带而过。可是在陈维崧的笔下则完全不同,不仅正面描绘荥阳道上的险境,而且具有万千气象。
“峡劈成皋古郡,人杂猿猱过。”开头两句紧扣词题入笔,实写荥阳古道山势的险峻。着一“劈”字,仿佛把荥阳城门与悬崖峭壁盘桓相接,突出险绝之境,令人怵目惊心。“断崖怒走”以下,正面描写山势的屹起盘屈。“怒”,此作健的意思。“怒走”,犹言健走、健行。“苍龙”,这里形容山势。苏轼《登玲珑山》:“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广武山,在荥阳县的东北。在断崖狭道上行走,还要攀登峭拔盘屈的山峰。这里大概就是荥阳东北的广武山,古代的楚汉战争不就是在此展开殊死的决斗吗?他在《满江红》词中开头即点出:“汜水敖仓,是楚汉提戈边界。”“噫嚱”是蜀中方言,一种惊异的声音。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无那”是无奈的意思。王维《酬郭给事》诗中曾写过“强欲从军无那老”的句子。词人面对这古代战场的遗址,情不自禁地激起心中的无限悲慨。
上片描写了荥阳道中山势险绝的形状,下片着重写夜行中的景象。“卸鞍坐,烟竹吹来入破。”这是写卸鞍后稍息的感觉。“入破”,本是乐曲将终时骤变为繁弦急管而有破碎之音。这里借乐声形容烟雾笼罩的竹林中,随风刮来的阵阵声响。“一林纤月堕”,这是写的远景,由听觉转向视觉。“纤月”,指新月。透过烟雾迷漫的竹林,可以窥见一轮新月已渐渐西落,显示出山中寂静的天籁境界,然而词人写得静中有动。随着夜行的进程,远处不断传来大雁嗈嗈的叫声,有时夹杂着附近人家捣衣砧的声音。这里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认识性的感觉形象,构成一幅奇妙生动的夜行画面。陈廷焯在《词则·放歌集》卷四中评点为“夜行如画”,是很正确的判断。
“历历”三句写下山所俯视的夜景。“马前渐逼荥阳”与“卸鞍坐”前后呼应。作者又上马渐行,眺望远处,清清楚楚地看到荥阳城头上的点点灯火。这与秦观《满庭芳》词结尾“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的写法相接近,但表达的心境不一样。秦观是从抒情归结到写景,从中透露出不得不分离的惜别心情。这里以“城头灯火”收结,既扣住“夜行”的特点,又与篇首“成皋古郡”相对应,而且曲折地表现出一种越过险界并将要达到所在地的欣快之情。
这首词通篇写景,以景起,以景结,首尾相接,既描绘荥阳古道山势峻峭险绝的境界,又写出夜行道中的听觉和视觉形象,使夜行景色、意象俱足,读来宛然在目,而羁旅之凄苦,道路之艰辛,尽在不言之中。
上一篇:《刘壎·西湖明月引》原文赏析
下一篇:《高启·贺新郎》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