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诗歌·王十朋·伤时感怀(二首选一)》鉴赏
王十朋
帝乡五载乱离中,亿万苍生陷犬戎。
二圣远征沙漠北,六龙遥渡浙江东。
斩奸盍请朱云剑,射虏宜弯李广弓。
借问秦廷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
本诗作于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作者时年十七。正值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之际,青年王十朋受到极大震撼,义愤填膺,于是年重九登高之后,写下了这题为《伤时感怀》七律二首。本书选读其二(“帝乡五载乱离中”)。
* * * *
这首七律用典较多,拟作分联详讲。
首联:痛忆靖康国难
帝乡五载乱离中,亿万苍生陷犬戎。
这是说,五年前北宋王朝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为金人攻陷后,北方亿万民众便落入铁蹄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乱离生涯。帝乡五载,是指京都陷落后的时日。其实,自公元1125年金人入寇中原始,至作者赋诗时1128年秋,头尾约四年许,此用其成数。犬戎,古代汉人对北方少数族的称呼,略带贬意。此指金国入侵者。
颔联:二帝北掳,康王即位
二圣远征沙漠北,六龙遥渡浙江东。
二圣远征,即指北宋徽宗(赵佶)、钦宗(赵桓)二帝为金人俘掳北去之事的婉转说法。六龙遥渡,是说康王(赵构)于南京(即今河南商丘)即位,后高宗率宗室渡江而南,于浙江临安(今浙江杭州)建都,史称“南宋”。诗人对此给予一种尊崇说法。“六龙”,古代天子车驾用六马,如龙之疾行,亦作“六驾”,因用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颈联:斩内奸,除外虏
斩奸盍请朱云剑,射虏宜弯李广弓。
此联用了汉代两个典实,即:汉成帝时朱云折槛和汉武帝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其意是说,如今宋廷内忧外患频仍,其势甚危,亟需有汉时的耿直忠臣朱云那样,敢于请借上方剑,立斩朝中佞臣张禹,以固国基;至于对付外敌,则更要借助猿臂善射的骁将李广的硬弓了,否则,国运亟亟可危。
尾联:望朝廷纳贤自强
借问秦廷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
此联紧续上联指出危殆国运之后,望能迅速整顿朝纲,力图抗侮,否则就更无人像楚大夫申包胥那样,向秦廷哭求出兵救楚了;草莽人士也枉存孤胆忠肠,而报国无门。
这里,补述一下申包胥哭秦廷的典故。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原姓公孙,因封于申,故号之),为救吴军攻楚之国难,入秦乞师救楚,依庭墙日夜痛哭,且勺水不入口者七日。秦哀公深感其诚,乃出师定其国难。楚昭王返国赏功,包胥逃匿不受(见《淮南子·修务训》)。
诗人由于出自精忠报国之心和民族大义,此时对于宋廷,也抱有“恨铁不成钢”之情,剀切阵辞,悲愤情愫溢于言表。
* * * *
本篇写成于“重九”——正当人们在过重阳登高节之际,曾受到当时王十朋业师潘翼的赞许,并在贾太儒、刘仲谦和觉阇棃等著名诗人和友朋间传诵,群起而和去。足见,此诗在当时乡里的轰动。
为什么一篇青年诗作竟受到如此错爱呢?
我想,其主要原因是时代使然。王十朋当时生存环境,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王朝内部矛盾和国际民族斗争空前激烈的多难之秋,特别是外敌入侵,国家频于溃亡之际,王诗的出现,正是道出了大家心中积蓄已久的悲愤,早已欲言而未言,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声。当然,还有诗歌本体的引人魅力,使得人们不能不群起而和之。
王十朋后来的、特别是入仕之后的那种精忠报国,屹然立朝,清廉治政和体恤民情等等纯良品质,在其青年时代早显端倪。此诗造语虽然比较委婉含蓄,但从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清楚地告知人们:对朝廷的“主和抑战”治国方略和失计,既悲又愤,颇有追咎之意,切望危崖立马,改变国策,固内攘外,以求国泰民安。
上一篇:《明代诗歌·于谦·交城道中》鉴赏
下一篇:《两宋诗歌·陈与义·伤春》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