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李清照·声声慢·秋情》鉴赏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它写自己深重的哀愁,不是前二词那种轻淡的春愁和离愁。自从靖康之变后,苦难接连不断地向她袭来:故乡沦陷,老家为兵燹所毁;南渡后之翌年,丈夫赵明诚即犯暑病而亡;金兵深入南下,浙江大乱,她孤身一人逃亡避难;在遭难中,一切心爱的珍贵东西都丢失了,真是遭受了“万劫不复”之大难啊! 此篇不朽之作,就是在这种情况写出的。题为“秋情”,系原题。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以后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改为《声声慢》。此调有平、仄两体。据《词谱》谓,平韵体以晁补之、吴文英为正体,晁词九十九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四平韵;吴词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四平韵。仄韵体,以高观国词为正体,亦九十七字,句读与吴文英词相同,例用入声韵。而李清照词,用的是仄韵体,上下片各五仄韵。上片四十九字,下片四十八字,略有区别。另有九十六、九十八字体。此调又有异名:《人在楼上》、《神光灿》、《寒松叹》和《凤求凰》等。
****
上片:寻觅不着,酒难消愁,反增怅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开篇三句为全词定下了基调:哀伤。首句写行动,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寻觅觅,包括寻思已尘封的记忆和追念如烟的往事;次句有感于外,写环境是一片冷冷清清的气氛;第三句则感于内,尽是凄凄惨惨戚戚,是寻觅无着的结果。词人以外环境清冷的描写,来烘托主人凄悲心境。词篇就是以此开始了主人公一整天的愁思百结的经历与感受。
乍暖还寒时候,这是说,天气刚有点暖了,却又冷了起来。“乍”,即刚,起初。这是早春的气候,可是此词作于秋天,而且标题为“秋情”,似乎不合事理。如写秋天,应说“乍寒还暖”,而这儿却相反。于是,怎么理解成了难题。有人认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吴小如语)。我认为,此说甚是。正确解释此句很重要,它关系到对全词时间脉络的理解。因此,对下边的“最难将息”的诠释,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将息,一般都解为养息、将养。如承上句之意,似应解为“安排”为宜。“最难将息”,就是说,很难安排自己。接着看下边二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里的晚来风急,不同版本有异文。《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潄玉词》和其他若干版本,以及目前通行本一般都作“晚来风急”;而《草堂诗馀别集》、朱彝尊的《词综》和张惠言《词选》等本,却作“晓来风急”。俞平伯认为,“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之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详见《唐宋词选释》中卷)。的确,下片已言及“黄昏”,且宋代有晨起饮酒的习俗,李词《念奴娇》中也提到“扶头酒醒”之事:可见“三杯两盏淡酒”,正是这种“早酒”。接下来的三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里的雁过也,却不是前述《念奴娇》中的“征鸿过尽”。因为那时的“鸿”,是在春日,南雁北飞,而现在是秋日,是指北雁南飞。这种南下的雁,正是于南渡前在北方见过的“征鸿”,故在下边说了“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伤心”什么?可多了,首先是昔日夫妻虽分隔两地,还可“雁足传书”,沟通情况,可是,现在丈夫已离人间,已经寄书无望了。其次,如今北方已成为铁蹄蹂躏之地,鸿雁虽然依旧南来北往,但早已物是人非,空有一腔思乡之情。固不见鸿雁犹罢,见了更加伤心!
这是上片的主要内容:寻觅无着,酒难消愁,反增怅惘。此词至此经过换头,转入下阕。
下片:秋日庭院,忧苦无状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当下,正是黄菊盛开的季节,庭院中菊丛迭迭,处处开放着鲜花。憔悴损,是指人而非指花,人因忧伤过度而神形兼悴,已无心赏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应有解释。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欲摘也不堪摘了(此用吴小如之说)。
接下来就写主人公独坐幽思的苦况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她独自倚着窗凝思瞑想,是否老天有意作对,偏偏不让夜幕降下,令人感到度日如年。“梧桐”两句,化用了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意,言简情切。最后,用以下两句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犹言这光景,这一连串情形。了得,指一个愁字怎能包含得了。的确,词篇中那种忽冷忽暖的天气,浇薄的美酒,秋夜的阵风,空中的过雁,遍地黄花,窗外梧桐和黄昏细雨等等,无不生愁,简直它们全是愁的物化,是愁渊苦海!这无边的愁,这深重的灾难,给一个柔弱的女子,怎么承负得起,自然是一个“愁”字难以包容了!
****
此词所描状的似乎是一个女子的个人哀怨,其实,她只是千千万万不幸妇女在那个动乱年代所遭受苦难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很高的社会价值。
此词在艺术上,也有若干可取之处。这里只讲一点:声情并茂,沉郁顿挫,音乐性特强。它在词情上,作者把自己一生坎壈经历和弥腔郁愤之情发之于词,就使它呈现着“沉郁”的情调;在音律上,由她擅长声韵和音乐语言的运用,又使词篇表现了“顿挫”的韵律。此词特别讲究语言的声调。比如:前人激赏的开篇几句,连用了“寻寻觅觅”等七个重言叠字,而且还使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俱全,平仄相间,音韵顿挫。这不仅为全词定下了“词情”的基调,而且还为词的“声韵”定了腔。同时,作者又在全篇中大量地使用了双声、叠韵的语言技巧,把语言的五音,全用上了,而抑扬有致。如词中的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和点滴等均为双声;还有冷清、还寒、盏淡和深黑等叠韵。特别引人的是,作者为使词作声、情并茂,且适应“沉郁”情调的需要,更在词中大胆地、大量地使用舌音和齿音。据有人统计,齿音四十一,舌音十六。尤其在词尾,从“梧桐”到“了得”四句、二十三字中,用上入声字占了十七个,它们也是舌音与齿音,两声交相重叠而显出声韵的顿挫。作者在词中这些音律手段的巧妙运用,就使词的声调和谐,造语精萃,字简意赅,更好表情达意,特别是有效地加强了词的音乐性。
上一篇:《辽金元诗歌·王冕·墨梅(四首选一)》鉴赏
下一篇:《两宋诗歌·戴复古·夜宿田家》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