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诗歌·叶适·西山》鉴赏
叶 适
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
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
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
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
本篇录自《水心文集》卷之七(即《叶适集》第一册)
西山,原为温州郡城以西一带的山峦及其周边土地的泛称。也即今瓯海区西山路沿途之地。它南临瞿溪、郭溪和雄溪三水之汇集之所,集水面积很大,汪洋一片,山明水秀,风光旖旎。那时西山沿会昌湖一带,别业、名楼错落有致,为唐宋时代郡城游览胜地。
* * * *
这首五律结构层次分明:前半首绘“第一家”之清幽环境;后半首状此居者的闲逸生活。以下依次讲解——
前半首:可人的清幽环境
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
首联先点明“第一家”的地理位置。说它坐落在会昌湖畔的西山地界,这家的对面就是热闹的南北通衢吴桥港。但是,诗人没有说,这“第一家”是谁家,它的具体地点在何处?于是,颔联加以补述:这个家的周边,只要是树,就是成片成片的橘林;只要有水,全长满了清纯诱人的荷莲。但这还只是给人们提供一点探明“第一家”底细的线索,没有明言是谁家?在何处?幸好诗人自己在送给友人一首诗中,倒明白无误地说:“我在水心南岸村,寻常风景不堪论。等于天壤中间住,草醉花迷共记存。”(见《送惠县丞归阳羡》)这里,把此“家”说得简直是一个“草醉花迷”的人间天堂! 这不是“第一家”吗? 明弘治《温州府志》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有载:
水心先生故居(宋叶文定公故居),草堂书楼(有匾曰“会昌观”);又有莲洲(在宅东门外,小桥跨水入)。菊圃(在草堂南)。
如若进一步了解“第一家”及其周边景况,还可参见叶适的《水心即事六首》。
诗人在这前半首采取了“打哑谜”方式,先提供必要的谜面,再让人们去猜揭谜底。这倒是一个有趣的方式,既启迪人智,又逗人心怡。
后半首:可羡的闲逸生活
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
这半首的头一联(即颈联),是说诗人谙熟人生,生活得很有情趣:天晴日,偕友人同在修篁竹丛下把杆垂钓;下雨了,则于苍松林间品品茶,顺便谈诗论文,或者说说“天下事”。这样的生活,挺诱人的,既闲逸,又有味,其乐无穷。有时,还呼朋唤友泛舟东门外的“外沙”(即今之浦口)地方,隔江而望,观赏观赏那苍翠欲滴的、于朝霞映照下的挂彩山美景。这就是尾联的大体意思。“东挂彩”,它是一座小山,位于郡城东边杨府山的对面,正隔江相望,名叫“挂彩山”。据《温州府志》载:“挂彩山,在郡城东北二十里,南临大江,其石壁立,光彩五色,灿烂如彩(即彩色丝绸),绩然。”
对于这样多采的胜景,叶适他们当然不会放过。其实,他曾经多次前往赏玩,并留下了难忘的鲜明印象。因此,才有本诗尾联的出现,成为全诗的重要组织部分。
* * * *
这首诗的特色,比较容易看出。它文字明快,笔调清逸,富有乡土气息。通过它还可以看到“第一家”的主人的生活与气度,且传达了诗人对如此人生的赞美与向往。除此之外,还向世人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
第一,再现了南宋时期温州经济作物的种植状况
诗中点明了那时西山一带及会昌湖沿边,是成片成片的柑橘林;其湖、其河的水面,全种上莲藕,开遍荷花。其间还有遍野松树和沿河的竹丛,也十分可观。这些既供观赏又供实用的经济作物,在当时就是农民们的一条重要谋生门路和生财之道。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温州郊区的“瓯柑”和“温州橘”的生产,已经成为当时全国最大、最优良的水果产地。温州太守韩彦直还亲自总结植橘经验,写成首部全国驰名的《橘录》专著,流传至今。叶适自己也亲赋《橘枝词三首》(详见《水心文集》卷之八),从正面加以礼赞。
第二、隐约再现了宋代西山沿湖地带的繁华景色
自从唐武宗(李炎)会昌四年(811),温州太守韦庸率众疏导西境瞿、郭、雄三水,并浚治西山一带河道,成为后世盛称的“会昌湖”以来,至宋代其水面仍很大,西自西山旸岙,东达梧埏,并汇人温、瑞塘河,湖水洋洋一派大湖架势,湖周生态良好,春赏处处垂柳,夏观水水映荷,秋看赤橘遍垅,冬有甘菊、拒霜与青竹,呈现着一片逗人美景。那时,沿湖还有许多别墅和名楼。除了叶适的“水心故居“,还有薛师石的“薛氏瓜庐”、郑赓的“旧园”和著名的思远楼、会昌观等等建筑。特别是端午佳节的到来,一支支五彩缤纷的龙舟,争先恐后地竞渡,更令人兴奋与愉悦。这里的楼台,就是观赏的最佳去处。叶适就有一首“端午登楼”诗写到这种盛况:
凭高难为观,楼居势尽倾,
思远地不远,空复生遐情。
土俗喜操楫,五月下骇鲸;
鼓声沉沉来,起走如狂醒!
唯一有词集传世的永嘉词人卢祖皋,当年任职于淮西,当端午节来临时,顿起思乡之情,在自己的《水龙吟·浦江词》中写道:“会昌湖上扁舟,几年不醉西山路。……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他对于当年会昌湖的乐事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上一篇:《两宋词·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鉴赏
下一篇:《近代诗歌·龚自珍·西郊落花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