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商
灞岸青门有弊庐,昨来闻道半丘墟。
陌头空送长安使,旧里无人可寄书。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思乡诗,更是一首反战诗。
一个久离长安的人,听说有使者入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要给家中捎一封信去。你看,盛唐诗人岑参在“马上相逢无纸笔”的情况下,还要“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呢!可是,生活在战乱不断的大历、贞元间的刘商,与其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一样,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也忘不了与他们的命运密切相关的战争。他首先想到的是战争对故居的破坏,故居已成丘墟,家书更寄与谁?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战争的怨责,都蕴含在这深深的喟叹之中。
此诗题曰《送别》,诗中直接点题的却只“陌头空送长安使”一句。使去长安,诗人陌头送别,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出乎常情的是,诗人在“送”字之上加了一个“空”字。“空送”者,徒然相送也,白白地送走了去长安的使者。为什么这样说呢?紧接着的第四句就是答案:使者本可捎信,可我却无信可捎。为什么无信可捎?因为这多年的战乱使长安城的许多地方都变成了废墟,连我在灞水之滨、长安城东的几栋破房子也未能幸免于难!战火无情,亲朋流散,旧里无人,还能给谁寄书呢?诗人用了三句诗来给“空”字作注脚,而且采用倒装手法,先言敝庐成墟,再叹空送使者,这就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给送别诗添上了一层反战的色彩。
上一篇:司空曙《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陈羽《从军行》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