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癸巳即乾隆三十八年(1773),诗人二十五岁。这一年岁末,他从安徽归家。除夕之夜,瞻前顾后,不觉忧从中来,诗思扰人,便以“偶成”命题,写成了这两首抒写寂寞抑郁心情的小诗。
前一首,写自己站在桥上看星。他看星星,不是为了欣赏夜景,而是由于内心忧思郁结,对着星星出神。首句写环境气氛,“千家笑语”是诗人周围的现实情景,“漏迟迟”是说其时已经夜深。“漏”,古代的计时器漏壶的简称,这里指代时间。从第二句开始说自身。先说心情:“忧患潜从物外知”。“物外”,世外,超脱于围绕自己的现实环境,如眼前的千家笑语,自身的家事之累,等等。由于对环境保持距离,才得以摆脱世俗的种种具体考虑,才能对现实与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冷静思索,“忧患”便是冷静思索的以后的感悟。“忧患”什么,诗人并不明白说出。从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其经历来看,几年来,他的足迹及于大江南北数省,这一年除夕返家以前,还到过庐州、泗州、徽州、杭州等地,所见盛世疮痍的种种景象,难免会在他内心深处积累起愈来愈深重的隐忧。诗人多次应试,连连失意,身体又虚弱多病,怀才不遇的事实与将不久于人世的预感,又进一步增强了他思想感情中的伤感成分。“忧患”于冥默之中悄然呈现,既深且广,诗人无法摆脱,又不知如何是好,便独自一人到市桥之上,长久呆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后两句是诗人所作的一幅自画象,借景传情,显示的是深陷于忧患之中的诗人的情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称这两句为“豪语”。诗人忧患若此,何豪之有呢?说是“痴语”,倒很合适。诗人忧患至深,无以自解,唯有悄然呆立,痴望星空而已。末句中的“一星”,指金星,其亮度仅次于日、月。迷信的说法谓金星比常年明亮是祸事将临的征兆。有人即据此解释三、四句说:“向来平平阅过,顷吴太令山锡语余:‘此诗题《癸巳除夕》,乾隆三十八年也,其明年有寿张之乱,金星先期骤明,作作有芒角,作者盖深忧之,非流连光景之作也。’余激赏其言,以为读古人诗,皆当具此手眼。”(陈继辂《合肥学舍札记》)其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指乾隆三十九年八月,白莲教首领王伦等人在寿张(旧县名,今分属山东阳谷县与河南范县)等地的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上述引文旨在说明作者对国事的忧虑,此诗“非流连光景之作”。但认为诗人是由星象而生隐忧,客观上将诗人归入了天人感应论者的行列,抹杀了引起诗人“忧患”的深广的社会内容,是无助于对此诗作正确理解的。“悄立”二句的写法,与唐代诗人元稹的七绝《智度师二首》相近。该诗第二首中说:“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此二句在好事者伪托的黄巢《自题像》七绝中曾予袭用。在黄景仁笔下,前两句抒情与后两句写景一气呵成,“悄立”二句与元稹诗相类似,当是意到笔随、客观上形成的近似而不可能是有意的仿效。
后一首,说自己后悔当了诗人。地点不再是市桥之上,而是在家中,其时已经掌灯,儿女与自己正围坐在桌旁。诗人于乾隆三十二年十九岁结婚,至乾隆三十八年写作此诗时生有一女一子,女六岁,子三岁,都还在懵懂无知的年龄。故而当诗人一如往年灯下敲韵,为捕捉诗情沉思默想以至眉头紧蹙时,小儿女辈见了,毫不理解,只是掩口而笑。“窃笑”,显得小儿女似懂非懂,“频”字则又带出诗人“吟呻”费时之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觉愁慨顿生,便用一半责备一半自责的语气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尔辈何知”,说儿女,对儿女因不理解而窃笑,责备中有宽宥。儿女毕竟太幼小了,怎能从自己热中吟诗的表象中体察到后悔写诗的另一面呢?“吾自悔”,转说自己,自悔不该写诗,故末句说“枉抛心力作诗人”。“抛”字意味着自己作诗花去的精力都白白浪费了,毫无价值。“抛”前加一“枉”字,进一步强调了对白费精力感到的惋惜、痛心。其实,诗人并不是真的后悔写诗。他在《杂感》中说:“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又在《送春三首》中说:“此身卑贱无一能,矫吭但欲为新声。”可见,写诗简直成了他的一种本能,只要心有所感,他是无法已于言而不发而为诗的。那么,他为何又要表示“自悔”并沉痛地喊出“枉抛心力作诗人”呢?这也可以从他的诗里找到答案。《春城》说:“一身尚乞食,所遇犹迍邅。”《杂感》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尽管诗人名噪一时,但他并不因此而见重于朝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个人穷困潦倒的处境也并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可知“自悔”、“枉抛”,乃是诗人沉痛已极的激愤语,是对埋没人才的黑暗政治的曲折抗议。如果联系“枉抛”句的出处,隐含于其中的这一层意思就更加明显。此句语本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七绝《蔡中郎坟》。温诗说:“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原来诗人之所以后悔写诗作词,是由于当路者不爱惜人才之故。文人之不受重视,自古而然,故杨炯表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李贺伤感地唱出“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这样看来,诗人在这首诗中喊出的,又不仅仅属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而且也是历史上所有的怀才不遇的文人学士的共同心声。“莫抛心力作词人”与“枉抛心力作诗人”之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原因也正在于此。
以上两首诗,所写时间相同,都在除夕。“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当迈向新年门槛的时候,思前想后,容易感慨万千,故诗人“年年此夕费吟呻”,于癸巳除夕写成了这两首小诗。两诗所写地点,各不相同,一在市桥,诗人悄立,天上有星;一在屋内,儿女围坐,桌上有灯。市桥上,“人不识”,更是此心无人会得;在室内,儿女频频窃笑,也不理解自己的苦闷。真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诗人几乎要喊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曷其人哉”(《诗经·小雅·黍离》)了!此二诗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特色是言近旨远,二诗均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都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钟嵘评阮籍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诗品》),也正道出了这两首《癸巳除夕偶成》的神韵。
上一篇: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杜甫《三绝句》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