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
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三会寺在长安县西南二十里的宫张村,是传说中黄帝时史官苍颉造字的地方。读书人天天离不开字,有机会到造字台,免不了要虔诚地凭吊一番这位老祖宗。可是正因为与文字关系太深,面对苍颉,感慨也就特多,所以吟入四句二十字的短诗,到底写些什么?这就很不容易。岑参诗以“尚巧”著称,他把个人感触隐去,起联用“野”“荒”“晚”“寒”“古”“悲”浓烈地勾画出苍颉台荒古悲凉的面貌和气氛。这种描写,不仅把寺、台之古同苍颉故事之古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怀古的动机同被怀念的对象之间出现更多的交融,而且寺、台的荒废、凄凉,也让读者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苍颉明显地受到了冷遇,由此对读书人在当时的辛酸苦辣产生种种联想——这些内容作者并没有明说,但读者所想象到的却可能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刻。
传说中的苍颉,是受鸟兽足迹的启迪而创造了文字的。这首诗的第三句“空阶有鸟迹”一方面继续深化寺、台之荒废(常有人来的地方,是留不下鸟迹的),另一方面又紧扣苍颉故事,引出“犹似造书时”(书,即文字)一句。这后一句貌似平常,实际上出现的却是两重形象:在作者脑海里,表层形象是苍颉台上现实的鸟迹,深层形象则是苍颉当日造书时的种种图景。前一重形象是静态的,后一重形象是动态的。至于“造书时”的情景怎么样?作者没有说,然而读者可以想到,那精思、博大、艰苦的创造者定然作了种种辛勤的努力,其思想的火花差足与日月同辉。有了对“造书时”苍颉活动的想象,作者抽象的怀古情绪变得更真切,更实在,诗篇的主题也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上一篇: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裴迪《茱萸沜》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