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浮远堂,在城北的江南岸。诗人登堂俯瞰,极目神州大地,浮想联翩,挥毫写下这首绝句。
首句是近瞰。诗人登高临远,放眼望去,感慨万千。借江生愁,以江喻愁,发胸中之积郁。孔子见江水而生岁月如流之愁;李白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道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本是一种情绪,不是实体,何以言“万里”?这里,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把愁形象化、具体化了。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亦不尽。“万里”,极言愁之多。愁从何来?三、四句道出。
三、四句是远望。三句“望”字,已显示诗人有心,而四句“极目”,再添一笔,对感情加以浓化。“嘉定和议”以后,淮河名义上是宋金两国边界,实际上已成了金人内河。每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士都会为国家分裂、人民遭殃而痛心疾首。诗人怕上高楼,是因为登高临远,放眼望去,祖国大好河山被金人铁蹄践踏,实在悲愤不已、忧心难平。登高而生愁,生愁而赋诗,于古代诗歌中太常见。辛弃疾曾经“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然而,如果有真正的忧愁,又岂能登高临远?“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辛弃疾《祝英台近》),“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受”(柳永《八声甘州》)。面对支离破碎的神州,南宋诗人更怕登高。“神州只在阑干北,几度来时怕上楼”(刘克庄在《冶城》)。如果真的不去登高远望,则又不忍。有山,则怨山多无法望;无山,则恨无物遮眼,真是左右为难。这首诗诗人不直说山河破碎之感,而言如有高山阻隔视线就会看不到被金人占领的国土,这种从侧面道出的方法使亡国之痛表现得更加深刻、曲折有致,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王维《栾家濑》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张道洽《岭梅》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