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实
江南塞北路茫茫,一听嗷嗷一断肠。
无限哀鸿飞不尽,月明如水满天霜。
1906年,苏北一带发生灾荒。周实作为南社的重要诗人、革命志士,对家乡的灾情极为关注,因有感而作此诗。诗人怀着对苏北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的深刻同情,反映了对清朝黑暗统治的强烈不满,展现了一幅灾民流亡图:江南塞北,前路茫茫,流民遍野,到处哀号。作者虽未从正面描写,但使人感到如同亲见灾民流离道路,呼天不应的悲惨情景。一、二两句写灾民哭喊之声,催人泪下。诗人通过自己的直感,把当时的凄惨景象作了真切的描绘,使读者有未见哀民,先闻哀声之感。“江南塞北路茫茫,一听嗷嗷一断肠”,“茫茫”是当时人民生活的写照,也是社会的缩影,而“嗷嗷”之声,更是使人潸然泪下。“断肠”是诗人痛苦内心的倾诉,当然也包含了诗人的泪水,这泪水写在诗人的诗中,洒进读者的心坎,真情实感,情深意长,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概括性。诗人用第一句壮阔朦胧的景象来烘托悲凉的心情,更为诗中的情感增添了沉重的气氛。三、四两句写灾民之多,如哀鸣的鸿雁一样,络绎不绝。诗人这里用“月明如水”来比喻祖国河山的美好壮丽,然而,在这明月高照,清辉如水的夜晚,满天却像撒下了清霜。“满天霜”,比喻当时环境的恶劣,反映了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下的劳动人民的困苦处境,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心情。当读了这首诗,谁能对清朝统治者的腐败统治,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不感到愤怒呢!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它是诗人要求诗歌创作“见人心”,“觇世变”,“因时立言”,要反映现实,要有真情实感的主张的具体体现。艺术风格质朴自然,不事雕饰。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通俗浅显。
上一篇:丘逢甲《山村即目(三首选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