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大和八年(834)秋,刘禹锡卸苏州刺史任,转汝州刺史。离开苏州时,苏州吏民相送于阊门外。刘禹锡深受感动,写了两首赠别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首句以“流水”寄托离情,暗用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的名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丝毫不着痕迹,但读者不难想见,无论是诗人对苏州人民,还是苏州人民对诗人,都一往情深。惜别之意,犹如绵远悠长的流水,汩汩然无有穷已。“阊门”是苏州西门,为苏州历来送客祖道之所。次句“柳条”一词同样寓有依依惜别之意。古来折柳赠别,均在春天,如梁简文帝《折杨柳》:“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江总《折杨柳》:“春心自浩荡,春树聊攀折。”均是。眼下是在秋风萧瑟之中,但由于热烈的送别场面驱散了秋天的凉意,迎来了春温,因此诗人看到摆动的杨柳,依然产生了春天折柳送别的亲切感。第三句上承“阊门”一词而来,是说阊门这个地方古往今来不知送别了多少人,但在今天,这个平常的送客之地却出现了不平常的热烈场面,因此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结句“今日自魂销”,就是诗人激动心情的写照。白居易说刘禹锡离开苏州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也许有点夸张,但刘禹锡用千古送客的平常来反衬今日送别的不平常,可见场面确实十分动人。
刘禹锡于大和五年(831)出任苏州刺史时,苏州人民刚遭受一场大水灾。当时“水潦虽退,流庸尚多。”(《苏州谢赈赐表》)但见“饥寒殒仆,相枕于野。”(《苏州之后谢宰相状》)刘禹锡采取积极措施,救济灾民,招集流亡,奖励生产,至次年秋收时节,生产有了发展,户口有所增加,以“政最”获朝廷嘉奖,赐金紫。苏州人民十分爱戴他。刘禹锡这首赠别诗所写,当为实情。
上一篇: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