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栏中马正肥。
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
《突厥三台》,乐府杂曲歌辞。“三台”是音乐曲调名,“突厥”是标明写作的内容范围的。这首歌词同前面的《水鼓子》一样,取材于北方边塞生活和谐的一面,写出在和平时期唐军的兴旺气象和高昂士气。
起句先点染时令地点。高高的雁门山上,可以看见候鸟大雁从山巅的关口处,飞了进来,向南飞去,秋天到来了。次句即进入要写的内容。雁门关西北的马邑郡(开元天宝时改朔州为马邑郡,今山西朔县一带)马圈中的军马,正个个膘肥体胖。上句落笔天上高鸟,使人顿生秋高气爽、空旷寥廓之感;下句落笔圈中肥马,又使人顿起边境平静之想。笔墨跳脱,对偶而不板滞。这两句传达出安宁闲散、欣欣向荣的信息。
三、四句转生新境界。日暮时节,雁门山西边的道路上,戍卒们碰见了驿站传送文书官物的人,他们怀着深厚恳切的情意,正把官府给征人的御寒衣物,送向东西南北的兵营。这是一幅驿使送衣图。相逢之际,兵士欢笑、热烈融洽的情形,可以想见。以“殷勤”二字称颂驿使,实际上是归美朝廷。秋天乍到,寒衣即至,朝廷关怀之意,不言自明。王之涣《凉州词》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慎《升庵诗话》以为“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是指斥朝廷对守边士卒的寡恩。这首诗则是称颂朝廷对守边士卒的关怀。两种情况,在诗歌里都得到了反映,正体现了生活本身的多面性和诗人反映生活的个别性。
全诗笔墨跳荡,善于点染。写空间由山巅而栏中而郊外路上,写对象由鸟而马而人事活动;写情感由宁静而喜悦而热烈。无论空间的转移、对象的变换、感情的发展,都取得了动态的形式结构,从而产生了灵动而不呆板、流走而不胶着的美感。
上一篇:钱珝《江行无题(其七十二)》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寇准《夏日》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