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这首诗不事藻饰,全是素描,又通篇口语,明快好懂,却又委婉深曲,在昌龄七绝中别具一格。尤为可贵的是这篇佳作咏叹了劳动女子的群体之美,在唐代诗歌中使人耳目一新。
诗的前两句,写浣纱女儿之美。其特点是,既不说众女子目光的多情传神,也不说其笑声的清脆动人,更不说肌肤的细嫩柔滑和气味的馨香诱人,只是像素描一样,说她们“全胜花”,让人从“是谁家”这个饱含惊讶的疑问里感受、品味诗人的赞叹之情,听出弦外之音:“这江上比花儿还好的女儿们,是不是来到人间的天上仙女?”诗的后两句,进一步颂扬众女子之美,也说她们遇上了好时代。但是诗人仍未作任何具体描摹,只是奇想忽发,暗暗拉来西施与之相比,说她们“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这两句,表面上似乎是对浣纱女的惋惜,说她们没能生长在吴王时期,如果生长在那个时候,一定会像西施一样被勾践从越国送往吴国,大受吴王夫差的宠爱,这好像是憾事,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幸运。由于她们逢上了升平盛世,免除了被作为贡品送入敌国的忧虑,完全能够无拘无束地在自由天地里展现风姿,痛快浣纱。谁能不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幸事!钟惺在《唐诗归》里说:“味‘公然’二字,似恨是幸。”确为中的之语。
为了颂赞眼前江上浣纱女,诗人先从眼前写起,接着又遥遥着笔,用“吴王在时不得出”,在遗憾中传出对“公然来浣纱”的女子的庆幸,曲折深蕴而又留有空白。再者,浣纱女与西施之间,除了貌美之外,重要的是从前的西施也曾在若耶溪浣纱,浣纱使二者多了一层可联性。尽管历史上的美女很多,但是谁也不及以西施相比恰当。尤其高明的是,诗人又在同中求异,在异同之间略作点拨,使平白明快的话语注入耐人品味的意蕴,表现浣纱女胜过西施的命运,显出巧妙和深曲。
上一篇:欧阳修《梦中作》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曾巩《城南》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