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
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杜牧是一位敢于揭露讽刺统治者荒淫逸乐、深深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首七绝着重从正面描写劳动人民的痛苦,与《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等诗可互相参阅。
诗的首句先写村舍外景。“三树”之“三”,不一定是实指,只是写其疏落罢了。“稚桑”,犹嫩桑。桑于二月抽条发芽,则此时当为仲春时节。桑在抽条发叶时,须剔除旁枝,方能使其枝壮叶肥。“未到”之“到”字,一作“劘”mí(迷)。“未劘”,即未削除。次句转写室内景象: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因为吸吮不到乳汁,正在饥饿中扶床啼哭。这两句纯作客观描写,嫩桑的旁枝何以未加剔除,正午时分嗷嗷待哺的小女孩何以得不到乳汁,诗人都不明言,留给人们去思考。这两句诗所反映的现实是相当深刻的。第一,它说明村舍既没有能够劳作的男人,也没有能够提供乳汁的女人;第二,这里写的春月正是劳动人民面临严重的春荒时节。面临严重春荒的男女主人景况究竟如何呢?诗的第三句“潜销暗铄(shuò烁,销熔意)”作了回答。他们长期在死亡线上挣扎,暗中伤残销损。“归何处”,乃是从人间消逝的含蓄说法,以问诘语气出之,则又引逗出下句的责难。以上所写伤心惨目,语语沉痛。至末句则进一步揭示造成这种悲惨现实的原因,即“万指侯家(拥有一千个奴婢的侯家。万指,一万个手指,即一千人)”的奢侈淫逸。耽溺于享乐生活的侯家自然不会知道劳苦人民的饥寒与生死。作者用“自不知”,而不用“哪得知”,语调似乎显得比较平静,但在平静中含有深沉的愤慨不平之气。不怒形于色而实则怒火中烧,正是本诗讽刺艺术的特色。
唐人七绝多以写景、抒情擅长,而杜牧这首诗却能于二十八字的短幅中,运用写实与鲜明对照的手法,反映出如此尖锐的阶级对立,实属难能可贵。
上一篇:杜牧《题水西寺》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