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汝弼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着寒衣。
这首诗抒写夏日边愁。“卢龙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北。塞草在春曰新曰细,在秋曰黄曰腓,“初肥”说明时值孟夏。此时的草枝叶曰渐丰厚,色泽日渐碧绿。着一“肥”字,使之可看可摸,富有立体感。古人盛赞李清照的“绿肥红瘦”“语甚新”、“可称绝唱”,其实,那种借写动物的词刻画植物的方法,卢汝弼早已开了先河。
承句继续绘景,使旨意渐趋显现。老雁在如茵丰草中孵卵,即使大天白日也不飞去,忠实地尽着生儿育女的义务。这既是夏日草原的特异景象,又牵动着征人乡国之思,既对抒写悲怨有张本之效,又对征人形象起反衬作用。
后幅重写“寒衣”。前人于此颇多吟咏,如白居易的“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许浑的“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陈玉兰的“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卢汝弼却能推陈出新,自树一帜。自征人角度写寒衣,已经不同于众,新人耳目;暑将至矣,“犹自着寒衣”,更是别开生面,耐人玩味。它不仅表现了塞外戍卒物质生活的艰难,而且揭示出征人心灵世界的苦悲。因为“着寒衣”的直接原因是“音信断”,这不祥之兆预示着家乡可能有重大变故。在烽火遍地之时,“家书抵万金”。得不到家人安危的消息,比得不到换季衣服更叫人痛苦煎熬。在此,人们似乎看到,头顶骄阳、身着寒衣的征人在看老雁孵卵,在想父老妻子,为人不如雁而悲,为亲人安危而忧,为战乱不已而怨,禁不住的泪水潸然而下。
初盛唐关内大治,战争在边境,所以张纮《闺怨》说“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卢汝弼对其巧为点化,反映出唐末天下大乱、祸及黎民的现实,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和悲剧色彩。总观全诗,作者以朴素语言勾划出独创的意象,抒写了一种极其普通而又非常深沉的感情,于平淡中出新奇,使人情动于中,产生共鸣,具有很强的审美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孙光宪《杨柳枝词四首(其一)》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