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才难就,田园路欲迷。
殷勤将白发,下马照青溪,
秣陵,即今南京市。青溪,在南京,吴大帝赤乌四年凿,发源于钟山,南接于秦淮。根据诗中涉及的地理,再联系诗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我们虽难以具考此诗的确切写作年代,但可以大体推断它作于诗人再次罢相、重新退居金陵初期。
姑不论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成败得失如何,他的雄才大略则是众所周知、众口一辞的。也许是因为过求速成,也许是由于用人不当等等主客观原因,他终于失败了。尽管如此,他并不颓废,始终自信,认为自己具有经世之才,失败的原因仅仅在于“难就”,亦即杜甫《古柏行》中“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意思。新法失败,作者被迫再次辞去相位,重新回到金陵。从熙宁八年二月复相到熙宁九年十月再次罢相,前后不过一年零八个月,时间不算很长。但由于这一期问,作者一直处在政治斗争的风尖浪口,世事仿佛不断变化的沧桑,及至重返金陵,真不免有隔世之感,似乎连通向旧居的道路都认不清了。作者通过对仗的两句,将当时那种种复杂、迷惘的心情,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言简意赅,又情见乎辞,读之很能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按照一般写法,牢骚之后,便是自怨自艾,甚至流露出消极沉沦的情绪。此诗却不然。“殷勤”,多情的样子。“白发”,作者这时已经五十余岁,故云。为什么要多情地挽起满头白发,下马对着青溪之水来照影呢?仔细体味一下,大约是意在说明,我今虽已老大,但退隐的夙愿未变,现在的我依然是过去的我。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三十四引《隐居诗话》云:“熙宁庚戌三年,(1070)冬,王荆公安石自参知政事(副宰相)拜相。是日,官僚造门奔贺者相属于路。公以未谢(未向皇帝呈上任命的谢表),皆不见之,独与余坐于西庑之小阁。荆公语次(谈话中间),忽颦蹙(紧皱眉头)久之,取笔书窗曰:‘霜筠(竹外青皮)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放笔揖余而入。……”从这段记载可知,作者早就想在年老时退居金陵。现在政治虽然失败,但毕竟实现了上述夙愿,在慨叹之余,也就心平气和了。笔者以为,非作如是理解,就难以窥见诗人此时的真实心态。
上一篇:李觏《忆钱塘江》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其二)》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