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辅
楼前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这是一首闺怨诗。
读这首诗要先弄懂“织锦”的典故。《晋书·列女传》载,十六国时前秦秦州刺史窦滔,因罪被戍流沙。其妻苏蕙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皆成章句,词亦凄惋。后人称为“回文锦”、《璇玑图》。图共八百余字,可读成诗二百余首,或云七千九百余首。因此,“织锦”,便是织锦以寄相思之意。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是位思妇,其丈夫或游宦,或征戍,倒不必坐实。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少妇,独坐幽闺,深锁愁眉,凝望着楼外。流光冉冉,桃李之花,已纷纷落下,花疏而叶繁了。这就更增添了她许多愁绪。正如晏几道《玉楼春》所写情景:“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首句之意大抵如此。次句写秋天。秋风乍起,池塘之中,荷花飘零,黯然凝望,其惆怅为何如!舒亶《虞美人》中的“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情景亦相似。池上芙蓉,又使我们想起《古诗·涉江采芙蓉》,本欲采芙蓉以遗远,然而绿波西风,菡萏香消,早已无可采摘,怎不令人发出“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浩叹!又,荷花落而莲子生,莲子谐“怜子”,妙语隐寓,正是江南民歌特色。三句谓织锦以寄相思,然思极恨极,致使思绪繁乱,未能织成。有相思无寄,四顾茫然之意。末句以景结情,用蟋蟀鸣声入于深闺罗帏来渲染秋夜凄凉气氛。在古诗词中,蛩声往往同织妇联在一起,且多写夜间悲愁。陆龟蒙《子夜变歌》云:“蟋蟀吟堂前,惆怅使侬愁。”姜夔《齐天乐》咏蟋蟀云:“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因为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此时,秋凉已届,万户捣衣,此最为关情之事,所以就会令思妇倍增哀愁。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除第三句外,其他三句皆为景语。然而却是情中之景,景中寓情,交融一体。首句写春,次句写秋,暗示春秋代序,年华转换,而迟暮之感,相思之殷,尽在其中了。末句以景托情,意在言外,更觉余韵悠然。
上一篇:杜牧《赠别二首(其二)》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崔国辅《襄阳曲二首(其二)》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