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其时作者任建德(今浙江建德县)知县,全诗体察民隐,对辛劳一年,最后一无收获的农民的艰难处境深表同情。全诗借用古人名句,活用成诗。一是汉代杨恽《报孙会宗书》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一是三国时曹植《七步诗》“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杨恽诗讽刺朝廷混乱不治,曹植诗比喻兄弟相残,梅尧臣活用合成,写农民的贫困。诗人虽然屡为朝廷命官,但一生同情劳动人民,这首诗是一典例。全诗说,南山种豆,风雨打碎了豆荚,结果空收了一捆豆萁,虽然还有豆萁可烧,却没有豆子可煮,连那“煮豆燃萁”也不可能了,可谓凄苦已极。
全诗风格简淡质直,自然朴实,用典娴熟,并不刻意求工,却颇为工绝。“碎荚落风雨”一语,意为“风雨落碎荚”。此为适合律诗格律要求而故意作倒装句式。此句格律为“仄仄仄平平”,如改成顺说则不入律。这种倒装手法,诗家多见。杜甫《秋兴八首》有名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为突出长安景物“香稻”和“碧梧”,便不顺说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韩愈《雪诗》“舞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合于五言诗格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如顺说成“窥沼鸾舞镜,渡桥马行天”,便不可讽诵。
全诗无景物描写,因而不乏借景喻情,情景交融,而是通篇用典叙事。典源为历史故事,所叙之事则存目前,作者用典叙事而不生扞格,以旧事状目前,寄寓作者的深挚之情,构思自然却又深远。作者平生努力反映现实生活,力克西昆体浮靡之风,革新诗体。活用典事以写实,寓情其中,盖革新意之一端。欧阳修《六一诗话》曾引用梅尧臣语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以典事叙事,寓之深情,真一惬事,倘无对史事和现实的理解,无才气和灵感,是无法调遣前人,为我所用而获惬意的。
上一篇:司马池《行色》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欧阳修《夜夜曲》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