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榘
岸草不知缘底绿?山花试问为谁红?
元造本来惟寂寞,年年多事是春风。
白居易对山林河畔的早春景色作过正面描摹:“铺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春生》)。欲异于前人,须另辟途径,诗人遂不直抒所见,而连发无端之问。以诘问出精巧之思本为七绝常法:“谁家艇子闲来往?只载春光不载人”(刘泰《小景》);“不知细雨裙腰草,绿遍春风第几桥?”(黄任《西湖杂诗》)均以诘问吟春,或以第三句问第四句答,或以三、四句连续诘问,展开描写,此为常法。此诗则又与常法有别,起笔连发二问。连连发问,实无深想,却问出了春的魅力,问出了令人神驰的境界。
问得无端,只为突出所见。缘底,为何。发现沿河两岸春草先生,便出一问,虽问而并不说出、展开任何答案,不过是把读者视线聚向河岸青绿处,强调那扑入眼帘的绿意。山花燃出腥红,诗人再出一问。上句笼统问原因,此句集中问“为谁”,生出花有人意之情韵。对“山花”一句,读者可作更多联想,无须定解。
岸草山花、春光春色因何而生,与事理无涉,而只关审美,遂构成千百诗人笔下春日感兴之辞。“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刘克庄《莺梭》),谓春光由莺梭织出;“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白居易《天津桥》),谓春光是风雨剪成;“不知春色来何处,遥知红妆出浣纱”(陆圻《河渚春行》),谓春色来自芳华少艾……张榘也把草绿花红归因于春风。第三句作一顿断,蓄力后出第四句,以遥答首二句之问。元造,造化,自然界。春风吹拂前的自然界,是大地寒凝,蕃衍喧闹一时止歇,春风一起便莺啼花笑,山青水醒了。
问得无端,问出了诗人的欣忭之情。连发二问,节律急促,透着有所发现的惊喜。春风吹醒了自然的寂静,也使诗人走出了冷寞。就像杜甫用“多事红花映白花”的浅浅一责怪,来表达他对江畔春色的欣喜一样,此诗亦用“多事”微嗔春风,实际是多谢春风的正话反说。恼春实为怜香。
此诗不过写春风绿了河畔草,红了山上花,以及人对春来的欣喜,若平铺直述,在构思、兴象、语词上均易重复别人,今直为曲,连发二问,引出末句,便显得清新精巧。然而蕴含转折无多,终有失于单薄。
上一篇:施枢《赠湖边柳》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许棐《忆郑元甫》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