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茵
仰天有所思,心远目苦短。
西风驱残云,千里月华满。
《有所思》属乐府旧题,传统上多用来吟咏征人思妇的离思。传统的主题可以沿用不衰、历久弥新,这正是诗的妙处。因为诗之用并不在宣讲什么概念,而在传达生命的体验,概念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所以诗的世界又总是最变化莫测的。这首诗的起点,其实是人生中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矛盾,那就是希望与现实的矛盾。诗的第二句说:“心远目苦短”,人心都有所求,但在环境的局限之下,又每每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违于两者之间,便不免发生苦闷和困惑。这个矛盾在实际生活中看来难以悬解,而艺术的功用却正是要突破局限。人间既然关河远隔,云树重遮,那又何妨另找出路呢?于是便有了首句的“仰天”之思。因此,诗的第一句原是由第二句生发而来的。司马迁在《史记·屈原传》里说:“夫天者,人之始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仰天”至少也是一种企图超越的努力。但天上就真的是那样碧空如洗、略无尘埃吗?这里也会有阴翳,也会有残云。古诗十九首里说:“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李白说:“美人如花隔云端”;唐代的另一位诗人刘氏云说:“登楼望高处,蔼蔼浮云飞。浮云遮却阳关道,向晚谁知妾怀抱”(《有所思》),不如人意的地方处处皆有,连天上的琼楼玉宇,在高处都不胜寒呢。但残云是可以驱散的,阴翳是可以廓清的,而一旦风云过去便能迎来光明澄澈的月夜。这里凭借的是什么呢?从地上到天上,从云遮雾障到月华满天,是什么力量在转瞬之间发生了这些飞跃呢?我们不知道这究竟是景生情,还是情生景,但这飞跃的力量却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的。“千里月华满”当然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诗的结果是圆满的,它把一种亘久的祝愿和祈望充实于我们心中。艺术就是这样,指顾之间可以产生奇迹,所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它引导我们摆脱自身的局限,而驶向自由的彼岸。在这首诗里,那本来是现实的东西变得遥远了,那本来是幻想的东西却反而变得那么真实,那么亲切,因为“希望”本是世上最有力量的,而诗歌却正植根于人类永不衰歇的希望之中。
上一篇:胡仲参《读秦纪》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