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圣谟
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
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在清初的诗坛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颇能坚守民族气节的,不少人甚至不惜以身殉国。项圣谟似乎不曾有过这么激烈的表示,然入清不仕,甘愿以卖画度日,贫贱自守,亦算得上是一位志行皎洁之士了。此首题画的绝句,即是他托物喻志,表现高洁情操的代表作。
诗的一、二句,叙写画面的构图。由首句而知,画的主体为一棵挺立的大树,而树决非静止,一“号”字,传达了风之狂怒,亦表现了枝柯腾拏起舞、呼呼作声的情景。诗人又继以“中天立”三字加以描述,则大树之无视险恶、顶天立地的气概,便因此而跃然纸上,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诗人所着意歌颂的,而狂风中傲然挺立的大树形象,亦正是诗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次句,为大树补足了背景。境界无疑是阔大的,然而此种图景,此种色调,却给画面蒙上了落寞萧瑟的气氛。“日薄西山”——置大树于落日的余晖之中,暗淡凄楚,这样的一种氛围,暗喻了国势的衰颓。“四海孤”不像“日薄西山”那么实,那么有形可见,它是虚幻的,缥缈的,而内涵却更为丰富。一方面诗人借它表白了虽经劫难,家国尽破,而自已决不随势俯仰的心迹。另方面也流露了由于处于末世,诗人那种悲苦孤寂的情绪。
如果说首二句以抒写理想为主,那么,三、四句则多了几分现实。“短策”二字,又为画面添加了一笔,大树下一老者扶杖踽踽而行。这一人物的出现,似乎纯粹是为了抒情的需要,“且随时旦暮”,便是诗人所要诉说的心里话。“且”即“姑且”;“随时旦暮”,即“随时暮”。全句说:风狂天昏,非己力之所及,虽属万般无奈,而路姑且一步步艰难地走下去。“不食周粟”,毕竟是遥远的事情,随时屈伸也未必全然是无血气的表现,诗人彼时彼境,也只能如此。但于心却又何甘!“菰蒲”经秋即凋,自己之作为与“菰蒲”何异?“不堪回首”即诉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给诗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大痛苦。这末句的感慨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当时的遗民中,恐怕不少是此种心境,虽然消沉了一点,缺少那种抗争的力量,但处于污泥而作不染之想,这样的操守,对于一个封建士大夫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上一篇:徐熥《丹阳遇陈十八》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朱之瑜《避地日本感赋(二首选一)》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