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此诗是1887年秋,诗人游香港,归途中经虎门时所作。这首咏史抒情诗,择取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史事,运用艺术手法,对所描写的对象加以渲染点缀,表达了诗人对史事的追忆和看法。
首句叙写“粤海重关”的险要形势。“二虎”,指大虎山和小虎山,两山兀峙,扼着珠江的咽喉,是往来船只必经之道,故为南海进入珠江的重要关口。诗中用一“尊”字,形容山势如虎之尊严。二句追述史事。以“万龙轰斗”借指鸦片战争初期清守军与英军在虎门一带作战之事。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历二月初五日英国侵略军进攻虎门炮台。提督关天培挥军死战,投降派头目两广总督琦善不发援兵。英舰围攻横挡、永安、威远、靖远、镇远诸炮台。关天培及守军四百余人英勇牺牲,虎门炮台失陷。三、四两句说因江中遗物想到当年的战争情景。诗人看到如山的白浪冲刷着鸦片战争时遗留下来的废垒残石,勾起了深深的感慨。“遗垒”,指虎门当日的炮台。在鸦片战争后,虎门的营垒炮台已全部被毁坏,珠江口也几乎成了不设防的海口。“白浪如山”既进一步突出了虎门形势的险要,也象征着诗人此时的心情。这是诗的主旨所在,写得深情灌注。鸦片战争中,中国遭到了惨败,一个堂堂正正的封建大国,竟败在一个人口、土地等方面都远不如自己的小国,这件事在统治阶级内部,起引了强烈的震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举国上下一片怨恨之声。爱国者姚莹指出中国败于英国,“失人心,伤国体,竟至不可收拾,是不能无恨耳。”(《东溟文后集》卷八)魏源更是声泪俱下地说,鸦片战争失败,“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海国图志》序)在一个时期内,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问题,成了舆论的中心。许多人都在研究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鸦片战争中国方面遭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诗人当然很清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然而诗人不是从正面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是以“白浪如山过虎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作委婉的象征。诗人在婉转曲折地咏史抒怀,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抗战派的赞美和惋惜以及对投降派的愤恨,表达了自己感时忧国的沉重心情。诗中全用叙述的口气,并未多作议论,然而谴责之意跃然纸上。全诗构思细密,措词含蓄,感情真挚,文字平近而寓意深远。
上一篇:林昌彝《渡海》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其二)》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