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远近,白云明月吊湘娥。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贾至由中书舍人贬巴陵任岳州司马不久。那年李白从流放夜郎途中获赦东归,憩居岳州,常和他游饮赋诗,集中也有《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诗题所列同游人与贾诗互有参差,但至少应是前后日之作,因内容很有唱和之迹。李诗首章“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末章“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云云,都是对湘灵的凭吊。看来贾、李诗中是多处同情共鸣的。
“白云明月吊湘娥”是贾至这首诗的中心句,“吊湘娥”以寄托迁容逐臣的惆怅怀思,是诗的主旨所在。
诗的前二句写洞庭深秋晚景。作者似无意为红叶、碧波的秋光着色,更注目的还是叶之“落”而且“多”,“晚来”二字又给湖面轻轻抹上一层暮色,美感中颇带萧瑟,令人想起屈赋:“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作者实已即景联想湘水女神的形象,泛起了“同为泽畔吟”(《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的落寞意绪。
三、四句承“洞庭秋水”写泛舟,情兴与苏轼《赤壁赋》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略似。渺渺白云,皎皎江月,粼粼波光。旧友泛湖觞咏,岂能无“兴”?然而扁舟漂荡,又难忘情于人生沉浮。“吊湘娥”正是他复杂心绪的必然归结,又与前两句的化屈赋起调融贯为一了。
“吊湘娥”运用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为舜的二妃,舜南巡而崩,葬于苍梧。二妃闻讯恸哭,自投湘水,死而为神。湘水入注洞庭,洞庭山水也多与传说附会。湖天茫茫,遗迹难寻,诗人在“白云明月”之下,“远”远“近”近,处处遐思。崇高圣洁的湘娥大概是由于她们对故君的忠贞深挚之情使得诗人联想现实,感怀平生了吧。那时玄宗已是受冷落的“太上皇”,旧臣近侍正陆续遭到斥逐。贾至原是随玄宗入蜀的近臣,李白也曾一度受玄宗优礼,裴九是退居巴陵的前朝侍御,李晔更由刑部侍郎新贬岭南。诸人怎能没有沦落之感,故君之思?“江月年年只相似”,“白云千载空悠悠”,自然永恒,而人事化迁,“白云明月”的诗境中,深蕴了吊古伤今的悠悠诗情。
贾至七绝,前人以为“俊逸绵邈,与李白相近”,这首诗是可当此称的。
上一篇:岑参《碛中作》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贾至《春思二首(其一)》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