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芳
长淮万里秋风客,独上高楼望秋色。
说与南人未必听,神州只在栏干北。
这是一首哀叹故国沦丧的七言绝句。当时诗人客居淮上,故诗题为《淮客》,而淮河当时正是宋、金的边界河,祖国大地以此河中分南北,河之南为南宋,河之北则是金的统治区。诗人登淮上之楼,北望中原,故国之思,凄怆感发,交愤于胸臆,感极而作此诗。
这首诗有较高的结撰艺术。诗的首句,以“长淮”、“秋风客”点题,兼示写诗的地点与时间。又以“万里”写“长淮”之长;“秋风”则在特定节候之中寓有诗人的特定情怀。这一句所创造的广漠而萧瑟的环境气氛,全为“客”(诗人自指)而设,“客”亦因此背景而益显:背景愈大,“客”的形象愈显得孤单独立,启下句一个“独”字。这一句,景中有情,景显而情隐,主要功能是为诗人在以下几句中的抒情写志作有力地铺垫。次句仍用以景寓情的笔法,但事已较首句显露得多。“独上高楼望秋色”,既有晏殊《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惆怅,更有王粲《登楼赋》“悲旧乡之壅隔”的悲愤。此句正暗用王粲登楼之典。“秋色”承上句“秋风”而来,其内涵当如王粲登楼“凭轩槛以遥望”所看到的“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的景象。但是,也正如王粲所说,“虽信美而非吾土”。于是,怀乡之忧,悲从中来,诗人登楼所触发的感情,似尤甚于王粲。这从诗的三、四两句便可看出(详下文)。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本是写实之作,但它借用了王粲登楼之典,把诗人的登楼与王粲的登楼融为一体,把诗人登楼时的思想感情寓于王粲登楼典故之中,使感情深沉含蓄。由此可见其用典机巧,浑化无迹。这是本诗的一个特点。三、四两句是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想,话说得极平常,淡淡两语,不露声色,但诗人眷怀故土、伤时忧世的感慨悲伤以至悲愤之情,却皆寓其中。寓激情于平常话语之中,而其感发力量却收倍增之效,这是本诗的又一特点。“神州”本古代中国的代称,这里是指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诗人心忧中原,登楼凭栏北望,神州大地,只在栏干之北。但虽近在咫尺,而非我所有!这是最令人痛心的。诗人说,这种现实状况,“说与南人未必听”。“南人”,本指南方的人,这里实指南宋那班“朱门沉沉按歌舞”而不知边事为何物的贵族统治者。两句之中,充满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悲愤和对“南人”不晓边事、不图恢复的愤慨,其鞭笞之力,岂止入木三分!而诗人的爱国情怀,亦由此闪耀于字里行间矣。
上一篇:何应龙《春词》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赵希桐《涌月僧楼》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