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讽刺诗。李适之,恒山王李承乾之孙。精明强千,天宝元年(742),代牛仙客为左丞相。他“疏直坦夷”,结交清流,雅好宾客,“时誉甚美”。后遭权奸李林甫排挤陷害,于天宝五年罢相。罢相后,虽仍与亲友会饮,酒兴未减,但心境却与前大不同了。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胸中的愤愤不平之气。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此二句对仗工稳,巧于用事,反话正说,一语双关。“避贤”,就是为贤者让路。语出《史记·万石君传》:石庆自惭不能胜任其职,上书云:“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乐圣”中的“圣”字,是指当朝皇帝玄宗,又指所处的天宝盛世。“乐圣”,既是说自己愿意让皇帝高兴,又是说乐享盛世之昌明。此二句显然是在说反话。明知加害于己的李林甫为一代权奸,却称之为“贤”者;明明是因受排挤,为避灾远祸而去职,却说是不胜其职而自愿让“贤”,明明暗怪皇帝的体察不明,担心奸佞误国,却口中称“圣”,说自己十分高兴承顺圣旨,去过“且衔杯”的逍遥生活。另外,“圣”“贤”对举,又是暗中用典。《三国志·魏书·徐邈传》云:“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所以,“避贤”、“乐圣”又可理解为饮酒喜清而厌浊。诗人在这里似乎又是在以幽默诙谐的态度,标榜自己罢相后日日豪饮而自得的生活。此二句,用语机智,意义双关。虽无激愤之语,唯见旷达之辞,却体现出十分浓烈的讽刺意味。此正所谓“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柳宗元语),因而取得了比常语正说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首二句写主人,即作者的落魄失志,用的是曲笔。那么,后二句则以侧笔,将视角转向了客人:“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借客写主,透露出作者真实境遇,使前两句的反语之意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诗人这里写的虽然只是“今朝”冷落,暗中却又有个“昨日”客多之比照。《史记·汲郑列传》载:“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就表明了沉浮之间,世人为客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诗中暗用其意,通过一个直白反问,以十分轻蔑的态度,表达出了对世态炎凉,人情如纸的深切叹喟。
这首诗写得诙谐机敏,始终以与世无争之语出之。但是对权要者的深深怨怒之意仍从字里行间清晰露出。作者因此而遭到李林甫更进一步的迫害,贬为宜春太守,最后竟被逼得服毒自杀。
上一篇:罗邺《公子行》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陆龟蒙《白莲》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