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
时危挺剑入长安,流血争先五步看。
谁道江南徐骑省,不容卧榻有人鼾?
此诗作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之后。诗人以极其愤慨的心情,对袁世凯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表露了对时局的担忧和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高尚品格。开头二句写自己不顾个人安危,为挽救祖国危难,冒险前行,并表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长安”,借指当时的北京。1913年7月,孙中山领导国民党人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但不到两个月,就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这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章炳麟已逐步看清了袁世凯扼杀革命的狼子野心。于是于1913年8月,冒险入京,想挽救时局,不料一到北京,就被袁世凯软禁起来。章炳麟对此满怀悲愤。首句“时危挺剑入长安”,一方面诗人看到“京邑崎岖,道路以目”,以为“吾虽微末,以一身撄暴人之刃,使天下皆晓然于彼之凶戾,亦何惜此孱形为!”(1913年8月20日《致伯中书十三》)表示不畏强暴,敢临虎穴;另一方面又以为“共和党势渐扩张,此为可熹。”(1913年8月17日《家书》)“连日议员入党者,已增三十人矣。骥老伏枥,志在千里,况吾犹未老耶?”(1913年8月26日《家书》)信心十足,表示要为拯时救世作一番努力。因此二句便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死也在所不惜。“流血争先五步看”,诗人借用了唐雎劝秦王的典故来袒露自己的心迹。战国末年,秦国打算出兵灭安陵国(在今河南鄢陵县北),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前往劝阻。秦王发怒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毫无惧色地回答:“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于是挺剑而起,要与秦王拼命。秦王终于为唐雎所屈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进京是想效法唐雎,以一死来谏阻袁世凯称帝。三、四两句仍是用典,写袁世凯不听忠谏。“谁道江南徐骑省,不容卧榻有人鼾?”徐骑省,即徐铉,五代十国时任南唐右散骑常侍(又称骑省)。这里用宋太祖征伐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去见宋太祖之典。徐铉对宋太祖说:“铉言李煜事大之礼甚恭,以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乞缓师以全一邦之命。”太祖怒,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表示要一统天下,不允许南唐存在。诗人这里用这个典故,寓意说袁世凯不听他的劝阻而一意孤行。全诗写得很有气势,所表现的感情果敢,慷慨激愤,意气风发,确是英雄气概的体现。虽用典较多,但恰切自然,寓意深刻,讽劝委婉,无艰涩之感,且思出常格,精炼含蓄。
上一篇:丘逢甲《台湾竹枝词 (四十首选二)》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陈去病《谒黄克强灵帏(五首选二)》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