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
我来岚山日欲暮,东风吹尽春樱落。
异国看花第几回,含情独上大悲阁。
这首诗是诗人留学日本时于归国前夕所作。诗人于“辛丑冬(1902年春),游日本。”(《诗文集自序》)1906年夏回国。在留学日本期间,他一直追求探索救国的真理,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马君武任秘书长,并主编《民报》。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诗人对祖国的危难及积弱不振极为关注,指出不推翻清朝统治就拯救不了中华民族的危亡。这首诗便借观花而抒情,反映了诗人归国前后的思想感情。“我来岚山日欲暮,东风吹尽春樱落”,点出时间、地点。诗人来到日本京都郊外的岚山观樱,是在“日欲暮”的黄昏时候,且又恰碰春末,樱花已被“东风”吹落之际。遇上这不景气的“落花时节”,很自然使诗人想到破败不堪、“日之将夕”、“大厦将倾”的故国,以至感慨系之。第二句用“春樱落”,又加一个“尽”字,更把社会的凋蔽丧乱概括在其中了。“春樱落”包括了多少内容!自然春光由万紫千红到已经凋谢,引起人们的伤春之情。“异国看花第几回,含情独上大悲阁。”赏花异国,更添乡思。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公元721年撰成的日本史书《古事记》中,记载了日本古代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其中有一则描写了一位明朗、美丽的姑娘,名叫木花开耶姬。木花就是指樱花,开耶的字音也是樱花。木花开耶姬这种樱花自古以来生长在富士山、箱根和伊豆半岛一带,人们叫它富士樱。日本人把那庄严、肃穆、雄伟的富士山峰当成伟大的日本民族的象征,把千姿百态、无比瑰丽的樱花赞美成日本的国花。以后又把樱花作为日本的民族意识的象征。它对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诗人熟谙日本的历史,所以这里由日本的“国花”想到自己的祖国,抒发了对危难中的祖国的深切眷恋之情,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大悲阁”,是佛寺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在河北正定县城内。诗人用大悲菩萨千手千眼观音普渡众生之意来抒发自己普救生民、挽救祖国于危难之情。同时,这里也暗用王粲登楼思乡,作《登楼赋》,抒发抑郁感慨和思乡情绪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去国多年,而对在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的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最后诗眼落在“独”字上,由“独”而“悲”,使诗作“含情”更加深切。真有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境。所以诗人说,自己也不知道异国看花第几回了,而这一回观樱却大异于往常,隐含着诗人要回国干一番事业的深沉的幽思。全诗直抒胸臆,叙写看花的感受,由花及国,一气呵成,诗句自然流畅,结束尤为含情,耐人寻味。
上一篇:高旭《闻广南社将继越南社出世而为南社应声,喜而赋此,寄哲夫、孝则(十首选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二)》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