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欸乃”,拟摇橹声,“欸乃曲”即为船歌。
大历二年(767),担任道州(今湖南道县一带)刺史的诗人,乘船赴长沙都督府请示军情事务,归途中,恰逢春水泛滥,舟行困难,于是他便“作《欸乃》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于道路云”(诗序)。诗歌的题旨如此,无怪乎篇篇都充溢着乐观开朗的一派气象。
前一首写乘舟夜行的情况。江河泛涌,逆水行舟,这本来是极费力的苦事,诗人却在首句和第二句中尽量发掘航行的有利因素,借以鼓舞士气。春水暴涨,横溢江岸,诗人以“平”字写之,便不仅排除了触礁搁浅的危险,而且透露出一种大道坦途般的意味。月明如昼,舟楫稀少;春风和煦,拂面不寒,这对于奋力划桨荡橹的船夫来说,不也是很相宜的吗!尽管是逆水行舟,但明月清风江水平,却也不失为一件快事,况且途中还发生过有趣的误会呢!第三、四句写的正是这一插曲:当船夫们打着桨唱着歌驶近江边的一处哨卡——平阳戍时,这艘夜行船引起了戍守官吏的怀疑。他们大声呵喝着,质问是何人的船夤夜到此。这件事的结果诗中未写,但读者不难想象到,当戍守官吏得知是本地刺史大人的船时,少不得又喏喏连声,直陪不是。这无疑又是一件让船夫们很开心的事。固然,这一细节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战乱未息的形势,但它被赫然写入这首船歌,其作用却首先是相当于一剂足量的兴奋剂。
后一首写听船歌的感受。诗人采用了以哀景和豪情的反衬手法,首、二句先勾勒出一幅悲凄的背景:枫林烟雨,冥冥漠漠,千里绵延;猿吟哀哀,朝朝暮暮,不绝于耳。这不禁使人想到古代的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排解旅途的愁苦呢?诗人在第三、四句中,引入了船夫桡歌的高亢歌声,将周围凝滞愁闷的气氛一扫而空。诗中着意安排了一个别致的听觉感受:在桡橹声偶尔停息下来以后,船歌清晰地回荡在江峡之间。诗人凝神细聆,觉得它真像虞舜、商汤时的古代乐曲一样好听。这美妙神奇的歌声盖过了枫林猿吟,显示出人在大自然面前顽强拚搏、自强不息的斗争意志和乐观精神,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鼓舞。诗人在这首诗中展示了自己不为物动、不因景移的高迈开阔的胸襟,同时也流露出对民歌的由衷喜爱,这与他关心和同情人民的政治态度也是不无关系的。
这两首诗同另外三首都是即兴挥就的,全无斧凿之痕,诗人遇事随感而发,篇篇都显得轻松自然、开朗豪放,颇得民歌风韵。
上一篇:裴迪《华子岗》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刘长卿《送灵沏上人》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