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贞良
都尉台前起朔风,节旄空尽路西东。
不知别泪谁先落?同在河梁夕照中。
这是一首题画诗。原画描绘汉代李陵与苏武在匈奴泣别的故事。因相传为李陵所作的《赠苏武》诗中有“携手上河梁”一句,故名为《河梁泣别图》。起初,李陵以五千士卒出击匈奴,遇上敌人十万大军,奋勇作战,直至箭尽粮绝,进退无路,乃被俘虏。而汉武帝轻信流言,误杀其全家,使李陵心灰意冷,不复有归汉之心。此后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长达十九年,威武不屈,坚贞不移,历尽艰危,方得归还。李、苏二人原系挚友。当苏武归国之际,李陵设宴送别,因顾影自悲,长歌当哭,苏武亦为之泪下。他们的行事节操,固有分别,而生平遭遇,却都是可歌可泣。二人相别的场面,更是令人感慨万分,因而屡屡见于诗画。
此诗前二句紧扣画面,分写双方,抓住各自的特殊处境,也就写出他们不同的心情。首句写李陵。“都尉”是李陵在汉朝所任官职骑都尉的省称,在匈奴另有官职,特用此称呼,隐括了他的坎坷人生。“朔风”,是指北方边境地带的寒风。在画面上,当是通过落叶、衣带之类的飘舞来表现的。二人均在风中,何以在此专归于“都尉”?因为朔风是北地苦寒环境的象征,而李陵将在这异族异乡长留,直至终老。第二句写苏武。“节”是使者所持的长杆信物,“旄”是节上装饰品,用牦牛尾制成。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节上旄已落尽,始终不弃,并持之归国。这是他苦难经历和坚贞意志的象征。“路”当是横贯画面。此路本非为苏武专设,而此处专属苏武,因为这是他的归国之路,与李陵无缘。二句诗十四个字,不但交代了画面的一部分内容,而且将李、苏生平大事与别时处境、心态,统括在内,笔力雄健,举重若轻。
画面上的两个人物,作相对泣别状。故人之别,原是悲哀动情,何况此时一别,永无再见之日?生人作死别,原是无法忍受,何况彼此白头,各自经过了一段苦难的人生?复杂的心情,实是笔墨所不能描绘。“不知别泪谁先落”,将此不能描绘的复杂心情,化作一个疑问,以虚写实,引人联想,情味无穷。最后点出分别的具体地点:河上的桥梁,扣住画题;又点出别时光景:夕阳西沉,暮色笼罩。前面一层层写来,已将悲凉之情表现得十分沉重,此时再将空间展开,在此空间上涂满暮色余晖,似乎天地间都弥漫了一片伤感的气氛,好似天亦有情天已老!至此,画面也交代完毕,那催人泪下的瞬间,长留在读者心中。
题画诗之难,在于既不能离开画面,又不能拘泥于画面,仅仅起一种说明作用。此诗对画面的交代,完全服从于诗的需要,并以语言的暗示和概括作用,补充了画的内涵,可称佳作。
上一篇:王维《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在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金人瑞《上巳日,天畅晴甚,觉《兰亭》“天朗气清”句为右军入化之笔,昭明忽然出手,岂谓年年有印板上巳耶?诗以纪之(二首)》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