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战士连营候鼓鼙。
《水调歌》又名《水调子》、《水调词》,相传为隋炀帝开汴河时所制,声调最为悲切。唐又有新《水调》。这里的二首《水调歌》与下面的《水鼓子》、《突厥三台》,皆开元中西京节度盖嘉运所进。胡应麟论述唐代绝句成就时对《水调歌》评价很高:“韵致高远,是盛唐诸公得意作,惜姓名不可深考。”(《诗薮》)这首诗,出色地描写了边疆唐军夜晚监视敌情、严阵以待的战地气氛,表现了守边将士饱满的战斗情绪。
前两句先写边塞的自然环境,点明时、地。第一句从远落笔,写日落景象。平旷的沙漠上,夕阳已落入西方极远之处。那里名叫“大荒”,是日月沉入的地方(据《山海经》),夜晚来到了这苍茫绝远的塞外。第二句从高着笔,写星空之状:在那山势险峻的陇山顶上,群星缀满天宇,高高低低,光华闪烁。上句视线是西望,下句转向东望,中间有时间的推移。两句构成了西有大荒,东有陇山,上有明星,下有平沙的辽阔境界。这里的写景与其他诗中的大漠景象并不雷同,地域苍茫而不凄冷,夜色凝重而有亮色,显出复调特点。这就是戍边将士日夜生活和战斗的地方,暗示出地域环境的艰苦,而景物描写中的亮色又微妙地烘托着将士们的内心情绪。
后两句写夜晚中一个富于特征性的场面。寂静的夜晚,唐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几个地方孤峭的山巅上,哨兵在伫望着远处的烽火台;排列相连的军营中,战士们等候着出击的军鼓。这里,实际上烽火并未燃起,鼓鼙并未击响,而是在之前的一种高山监视和屏气等待。“看”是聚精会神的远望动作,并不是“见”(看的结果)。如果已经看见了烽火,只等待鼓声的擂响,与这首诗截取的断面不合。上句写斥堠森严,下句写军容整肃。“看”、“候”二字,状写将士紧张期待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面貌,下得极为精湛。一旦烽起鼓响,则勇往直前,冲锋陷阵,自不待言。这两个字,唤起了全篇精神。
这首诗笔力雄阔,气象峥嵘,情韵悠远。前两句写环境,一西一东,规模宏远。后两句写场面,一远一近,气氛肃穆,别有一种庄严雄伟的艺术美。而写来却意态高远,情韵悠长,不促不迫。此外,作者极善于传达气氛,全诗突出一个“静”字。环境景物,静;军营将士,静——只是两个无声的动作。但静得紧张,令人屏声敛气。这是情绪蕴蓄到饱和点急待爆发的静。外在的静,反衬出将士们内心的紧张和热烈。全诗不只是画面壮美,而且情韵气氛沁人心脾。高适、岑参的边塞诗脍炙人口,但“高、岑明净整齐,所乏远韵”(胡应麟),而这首诗善传情韵,有高、岑未到者,这就是胡应麟称颂它的一个原因吧?
上一篇:张文姬《沙上鹭》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王昌龄《青楼曲二首》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