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述
万树垂杨拂地生,东风不断早莺声。
楼台金碧春波绿,疏雨和烟画禁城。
雁齿平铺玉蝀桥,春痕半抹露初消。
漏声未断宫鸦起,一路红灯正早朝。
走马晴郊小队迎,催花风急画旗轻。
春烟绿到香山寺,便是将军细柳营。
城南韦曲访名园,烟景迷离隔水看。
记得春游曾拾翠,红泯亭子碧阑干。
嫩晴风日称春衫,惯向垆头系客骖。
燕子楼台天样远,教人那不忆江南!
三月春风绿未齐,早莺啼过晚鸦啼。
劳劳最是芦沟树,半送车轮半马蹄。
凤城,即京城,此指北京。这一组诗描绘京城春色,写得清雅可喜。
第一首,写春雨迷濛中宫廷内苑的如画景色。“疏雨和烟”,只四个字,就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水墨写意画。烟,指那万树垂杨。第二首,写宫廷内苑早朝即景。“雁齿”,即石阶;“玉蝀桥”,旧在内苑北海与中南海之间。“春痕半抹露初消”,既形象地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特点,又突出了早朝的“早”字。一、二句写的是静景,三、四句写的动景,动静相映成趣。第三首,写春游活动。这是一个春风浩荡的晴好天气,走马城郊,一路上赏心悦目。“春烟绿到香山寺”,巧妙地点出了游踪。“绿”字用得颇为传神,令人想起王安石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末句化用西汉将军周亚夫的典故。亚夫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军容严整。此借指一路柳色。第四首,写城南陶然亭景色。“拾翠”,原指郊游采摘花草。此泛指郊游揽胜。春日城南的景致本来就美,隔水远望,一片迷离,更显得美不胜收。韦曲,远在陕西长安县,这里,以它作映衬,更显出陶然亭景色之清丽。第五首,写郊游感遇。“垆头”,指酒店;“客骖”,游客的马;“燕子楼台”,故址在江苏铜山县西北角。这里泛指江南楼台。眼前京郊的景色,不禁使诗人触景生情,想起江南的楼台,从而勾起对江南山水的眷恋之情。“教人那不忆江南”,是对白居易词句“能不忆江南”的借用。第六首,写郊游至芦沟桥而尽兴。“早莺啼过晚鸦啼”,点明天时已到薄暮。芦沟桥是当时出入北京的要道,多往来迎送。诗人触景生情,与友人惜别的心情不禁袭上心头。“劳劳”,亭名,古时的送别之所,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面。“树”,指折以赠别的柳树。此处活用李白《劳劳亭》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以寄情写怀。
纵观这一组诗,在艺术上有三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画面生动多姿。组诗里描写了许多画面。从景别看,有远景,如:“万树垂杨拂地生”、“烟景迷离隔水看”等;有近景,如:“楼台金碧春波绿”、“雁齿平铺玉蝀桥”等;有特写,如:“催花风急画旗轻”、“半送车轮半马蹄”等。而诸如“一路红灯正早朝”、“春烟绿到香山寺”等诗句,宛如电影拍摄中的跟摇镜头。这些不同景别的画面,在视觉形象上,给读者以鲜明的纵深感。从色彩看,画面是那么绚丽,有金、碧、绿、红、玉、翠……这些色彩统一在绿调子下,既丰富多采,又和谐悦目。二是声画结合。作者除了给读者以丰富的视觉画面,还辅之以声音描写:“东风不断早莺声”、“漏声未断宫鸦起”,这是对声音的实写;“半送车轮半马蹄”,这是对声音的虚写。而诸如“漏声未断宫鸦起”,则有如电影蒙太奇中的声画对位。由于有声画结合的描写,凤城春色就更显得多姿多采。三是,成功地描写了诗人的心理时空。如,游陶然亭,却想起了以往的情景——“记得春游曾拾翠,红泥亭子碧阑干”,这是由联想造成的心理时间。又如,明明是身在京郊,却想到数千里以外的江南——“燕子楼台天样远”,这是一种由联想造就的心理空间。这样,读者的眼界也就随着诗的境界的开拓而被扩展了。
组诗中,除了第五首,几乎都直接地写了春柳(尽管在大多情况下并没有出现“柳”字),足见诗人之匠心。
上一篇:宋湘《题兰(二首选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李白《苏台览古》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