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本篇写于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者时在夔州。因诗中所咏人物一生一死,故题为“存殁”。两首诗共咏四位友人。本篇为第二首,怀念曹霸,追悼郑虔。口号,是指信口吟成。
“郑公粉绘随长夜”。“郑公”,即郑虔,作者的好友,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人。天宝初年为协律郎,曾就当世之事著书八十余篇,被人告发,说是“私撰国史”,因而“坐谪十年”。天宝九年(750)为广文馆博士。好琴酒篇咏,善画山水,诗、书、画俱佳,被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其画“山饶墨趣,树枝老梗”,对五代山水画家黄荃等都有影响。他一生仕途抑塞,“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安禄山入长安后,被掳至洛阳,迫授伪官,托疾不就。乱平后贬为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司户参军,永泰元年(765)卒于其地。作者涉及郑虔的诗,除本篇外,还有《醉时歌》、《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送郑十八贬台州司户》等近十篇,从中可看出他们的过从之密与感情之深。作者写这首诗时,郑虔巳于上一年(765)去世,所以说“郑公粉绘随长夜”。“长夜”,喻死亡。“粉绘”,指绘画。人既亡,绘画亦成绝笔,故曰“随长夜”。这一句流露出作者深深的哀思。
“曹霸丹青已白头”。曹霸是唐代著名画家,尤擅画人物骏马。官至左武卫将军。开元间,曾数上南薰殿,图画功臣于凌烟阁,又为玄宗画“玉花骢”、“照夜白”等御马。后因事得罪,削籍为庶人。安史之乱时,流落四川,为人作画谋生。杜甫在成都时,与他有过交往,写过专咏他的诗篇《丹青引》。当时曹霸的生活极其潦倒,为人作画常遭白眼,对他这种落泊境遇,杜甫曾表示很大同情:“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人未有如公贫”(《丹青引》)。现在时间巳过去几年了,漂泊成都为人作画谋生的曹霸该怎样了呢?灰白的双鬓也许巳变成满头白发了吧!“已白头”三字,写出了曹霸晚年漂泊沦落的坎坷命运,表达出诗人的怀念与同情。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三、四两句分承首句与次句,写郑虔与曹霸精湛的画艺而不被世间所重。“山水”,指山水画,艺术家经过艺术概括而高于自然原型的山水艺术形象。“天下何曾有山水”,是说自郑虔殁后,天下再没有像郑虔那种高超艺术水准的山水画图了。“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以天下再无山水画图,反衬出郑虔画技的超群不凡。这一句同首句中的“随长夜”相呼应。“骅骝”,神话中骏马名,周穆王所乘八骏之一。曹霸虽然兼画人马,但尤擅画马,故以“骅骝”借指其图画与画艺。“人间不解重骅骝”,是说虽然曹霸画艺精湛杰出、作品高妙无比,然而世间却无人了解和重视。这一句同次句中的“已白头”相呼应。两句收结,无限凄凉,无限悲愤。
郑虔和曹霸,一画山水,一画骏马,都是当时一流的画家,却都一直穷困潦倒,坎坷终身。这个事实,具体说明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压抑与打击,反映出封建社会中正直才能之士遭遇困扼的普遍现象。这首诗,不只是为活着的曹霸和死去的郑虔鸣不平,同时也是为诗人自己及千百年来遭受封建制度压抑摧残的知识分子鸣不平,具有着时代的典型意义。
上一篇:杜甫《绝句四首(其三)》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薛道衡《人日思归》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