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折柳赠别,是相沿已久的习俗。《三辅黄图·桥》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两首内容联贯的联章体七绝,就是借歌咏“折杨柳”来抒写深挚的别情的。诗中的杨柳,既是送行的女子依依惜别之情的象征,又是这位多情女子的化身。详审诗题与两诗口吻,诗人自己未必属于离别的一方,可能是在离亭上看到情侣依依惜别、折柳相送的情景有感而作。
第一首前两句写离亭饯别情景,从反面切题。说暂且凭借杯酒来排遣愁绪吧,且莫因为伤别而折损了杨柳。无憀,是形容精神上无所依托之状,写离席黯然魂销、嘿然相对情景相当真切;说“暂凭”,便含有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苦闷情调。第二句的“损”字和“愁眉细腰”都是含义双关的。柳叶细长如美人修眉,柳枝袅娜如美人细腰,“愁眉细腰”既切杨柳枝叶,又巧妙关合送行的女子。全句既是对柳的爱惜,又是对伤别女子的深情体贴,劝慰她不要因为离别而憔悴,瘦损了长眉与细腰。
第三句突作转折。“人世死前唯有别”,是饱含深刻而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抒情性议论,评家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指的正是这一高度概括而又强烈抒情的诗句所具有的悲剧力量,以及它给读者所带来的心灵震撼。第四句就势翻转作结。柳丝在春风中摇曳荡漾,似乎春风对它特别怜爱。但别离既如此可悲,春风又怎能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人攀折它的长条呢?前面说“莫损”,是出于对柳的爱惜;这里说“争(怎)惜”,则是出于对别离之苦的深刻体验。由于把别离上升到人生悲剧的高度,结论自然与前面相反了。在这种“死前”最痛苦的人生悲剧面前,“柳”又何辞眉愁腰瘦不为此奉献出美好的一切呢?体验的深化带来了诗意的升华、境界的提高和结构的转折,诗的抒情气氛也在转折翻进中更浓烈了。
第二首前两句又转笔写离亭杨柳在烟霭落晖中随风丝丝飘拂的情景。不说杨柳为烟笼雾罩,而说“含”烟“惹”雾,不仅生动地展示出它的美好意态风姿,而且渲染了它的缱绻多情;“拂落晖”的“拂”字更传神地表现了它的轻柔亲切的情态。这是写柳,又是暗写女子依依惜别的深情。“万绪千条”,正不妨看作她万千思绪的象征。两句景、情、柳、人交融无间,浑为一体。
三、四句从“依依”生出,是诗人对行人的叮嘱。柳既如此缱绻多情,依依惜别,那么何不告诉伤离的行人,只用一半来依依相送,留下另一半迎接异日归来呢。从来折柳,都是用来送行赠别,这里忽发奇想,以为既可相送,亦自可迎归。由于诗人摄取了柳的魂魄——多情,故虽奇思妙想,却自然合理。这一结,突破了折柳伤离的传统,创造了具有明朗清新气息的新意境。离别的泪水还来不及拭去,心就在憧憬着重逢的欢愉,展望着折柳迎归的情景。诗人在大中三年(849)冬赴徐州幕前告别妻子,写了《对雪二首》。诗中将雪比作多情纯洁的爱人,篇末说:“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与本篇同一机杼。可以看出“半留相送半迎归”的美好愿望是在深切的生活体验基础上产生的。
作为联章体七绝,这两首诗从纵的抒情线索上,都紧紧围绕题内“折”字生意,翻腾转折,新境迭现。先是因同情柳的眉愁腰瘦而希望不要折损;然后又因对别离之苦的深刻体验而翻出不得不折;第二首又因柳的缱绻多情,由不得不折转出“休尽折”。通过层层转折,感情由爱怜体贴转向沉痛感伤,又由沉痛感伤转向明朗乐观,不但写足了别离的痛苦,也写足了“柳”的缱绻多情。两章宛转相生,缠绵有致。从横的方面,以咏柳为主体,而将离亭送别之景、之情、之人全部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人物不分的浑融之境。在纵、横两个方面构思如此精妙而富于变化的联章绝句,是不多见的。
上一篇:李商隐《代赠二首》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李商隐《北齐二首》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