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橹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这首诗,《全唐诗》作《华清宫三首》其三,《万首唐人绝句》作《华清宫四首》其四。诗中写华清宫秋景的荒凉寂寞,寄托了作者的沉痛哀思。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云:“形容离宫荒废寂寞之状尽矣,可与杜子美《玉华宫》诗参看。此诗只四句,尤简而切。”
首句“门横金锁悄无人”,写骊山华清宫大门紧锁,悄然无人。这里的“无人”,从第三首“更无人倚玉栏干”句可知,也是特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因为崔橹这四首诗都是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之事的。而且,在开元末及天宝年间,华清宫是专供唐玄宗、杨贵妃游乐的地方。他们不来居住,自然他人不敢来此居住。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杨贵妃均已死去,自然是“更无人”来居住了。一个“横”字,一个“悄”字,写尽了华清宫现状的冷寂凄凉。同上首诗一样,就这一句来说,“无人”为因,“门横金锁”是果;就全诗来说,“无人”是因,其他所写均为果。再宕开一层来说,则唐玄宗荒淫误国是因,全诗所写均为果。
次句“落日秋声渭水滨”,紧承上句,将意境从华清宫拉开,引向“落日秋声”的“渭水滨”。“落日”点明具体时间,“秋声”点明时令,“渭水滨”点明地点。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诗云:“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是咏写长安秋景的名句,崔橹此句正是从贾岛诗句化出,但出语更加精炼。以“秋声”概括了“秋风”之声、“落叶”之声、“秋雨”之声以及其他各种声音;以“渭水滨”概括了“渭水”、“长安”。再加上“落日”二字,便使“秋声渭水滨”笼罩在一片“落日”的苍茫暮色之中,这正象征着唐王朝的没落景象。昔日从华清宫中传来的是“缓歌曼舞”的“仙乐”之声,而今却只有令人伤感的“秋声”。
三句“红叶下山寒寂寂”,写秋风将红叶吹落骊山的凄凉之景。这一句承上接转。“红叶下山”四字,既承首句,说明“红叶”是骊山上、华清宫中树上之叶,是秋风(秋声之一)将其红叶吹落下山,吹到“渭水滨”来的。“寒”字与上句“秋”字照应,既点明了时令的气候特点,又是骊山上凄凉之景给予人心理上的感觉。“寂寂”既与首句“悄无人”照应,又说明山上的“红叶”全被秋风吹“下山”来,使“落叶满长安”,即落叶满渭水滨。处于中唐时期的贾岛,所写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堪称写景名句,但并无政治方面的深刻寓意,可以当作一种美景来欣赏。如果拿它来写唐玄宗、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中歌舞游宴的情景,自然也可以当作一种美景来欣赏。但现在却不同了,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这里“红叶下山寒寂寂”,不仅仅是写景而已,而且暗寓着深刻的今昔之感。
末句“湿云如梦雨如尘”,总上作结,写骊山华清宫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像一场幻梦一样逝去了。《唐才子传》载:“(崔橹)诗慕杜紫微(指杜牧)风范,警句绝多。”这里的“云”、“尘”皆从杜牧咏华清宫诗中化出。杜牧《华清宫》诗云:“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又《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云:“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由于这“一骑红尘”才引来“新丰绿时起黄埃”,最终引来“胡尘”,以致使唐玄宗不得不“蒙尘”西幸,而今又“湿云如梦雨如尘”。这一切,都像一场梦一样。可以说,这是唐玄宗、杨贵妃的一场骊山云雨梦,它不同于楚襄王的虚无缥缈的巫山云雨梦,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梦,也是一场发人深省的梦。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此题共选八首,义山(指李商隐)则用意尖刻,无出其右;牧之(指杜牧)则偶拈一事,格调高峻,味亦隽永。此二作(指崔橹《华清宫四首》其三、其四)只写题神,言外自有无限感慨,直欲夺李(商隐)、杜(牧)之席而自树一帜者也。”细味崔诗,可知此语信不虚也。
上一篇:崔橹《华清宫四首(其三)》古诗赏析与原文
下一篇: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古诗赏析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