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原文|注释|赏析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①。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②。料峭春风吹酒醒③,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释
①沙湖:在黄岗东南三十里。
②一蓑:一袭蓑衣。
③料峭春风:略带寒意的春风。
·导读入境
元丰五年(1082)春天,苏轼谪居黄州。一次他去沙湖去看新买的土地,准备躬耕东坡。恰遇下雨,而未拿雨具。雨中徐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苏先生写下了《定风波》这首词。
风雨骤至,穿林打叶,且不要去管它,干什么要缩起脖子,双臂护头,狼狈地寻找避雨之地? 何不同我一样,边吟诗长啸,边徐步而前行。凭着竹拐杖和脚上的草鞋,走起路来轻快无比,胜似驱马驰行。有什么可怕的! 任凭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穿一袭蓑衣的我,也会如今日雨中徐行般泰然处之的。
略带寒意的春风此时吹得我酒意全无,身上感到有些凉了。就在这时,前面的山头夕阳斜照,正以温暖迎接着我。再回头望望刚刚走过的风雨交加之处,也已云消雾散,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
·赏 析
这是一首以日常生活片断寄寓深刻生活哲理的闲适词。词的上阙写冒雨而行的心情,下阙重点写雨后的景物和感受。上下阙都是由叙事到抒情,词人的感受便是在途中遇雨这样的小事中形象地体验出来。烟雨中吟啸徐行的形象正是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的词人形象。“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语言,鲜明地体现了词人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雨过天晴,时过境迁,道路总是坎坎坷坷,风风雨雨。该过去的到时总会过去,该发生的也总是要发生。阵风骤雨也好,雨过天晴也好,词人均以等闲视之,这又何尝不是词人经历几多政治风云后一种内心的体验与反省,一种旷达与超脱。作者将自己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通过途中遇雨这件小事体现出来,并将深邃的生活哲理蕴含其中,这便是这首词的魅力所在。
·思考题
苏轼还有一首诗,也是揭示自然界变化无常的现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座湖楼下水如天。”请把这两首诗词,加以对照,仔细体味其中蕴含的哲理。
上一篇: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李清照《如梦令》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