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苏轼·洞仙歌》
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①,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②。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避暑摩诃池上③,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④? 乃为足之云⑤。
冰肌玉骨⑥,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⑦。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⑧。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⑨?夜已三更,金波淡⑩,玉绳低转(11)。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鉴赏】 词本兴起于席间佐欢,所以多唱男女情爱、女性风情等内容,一直被人称为艳词。但苏轼此词虽写女人体态,却写得既见旖旎风姿,更显出超逸气韵。
上阕写暑夜花蕊夫人水殿倚枕纳凉之容态。“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两句,据其序当为蜀主孟昶的佚词残句,以冰、玉形容美人肌骨之冰莹玉润,不但见其天生丽质,更将夏夜之暑气与人世之俗气一笔排开。苏轼借此所留下的空间和奠定的基调,展开想象,完成了一幅绝妙的夏夜消暑图。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勾勒出环境的清丽和美人的慵困。水殿、绣帘、明月,只见夏夜中的清凉,而将 “大热” 迹象淡化出摩诃池以外,使环境与美人的脱俗协调一致。“暗香” 这一朦胧意象,更是兼摄摩诃池荷风之清香与美人冰肌暖玉之体香,写得艳而不俗。“绣帘开” 几句,既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在朦胧的月光掩映中见出花蕊夫人的美丽风姿,又以明月似乎也在偷窥美人的奇妙想象从侧面衬托出美人的绰约多姿。“欹枕钗横鬓乱” 一句,直出现一幅暑热中慵懒娇柔美人纳凉图,使前面的烘托渲染落到了实处。
下阕写想象当中携手赏月的蜀主及花蕊夫人相对夜色而生的流年之慨,纯是凭空想象,却情景交融,妙合无垠。“起来” 两句写宁静深夜中的君妃同望流星划过银河,以携手月下的爱侣隐对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宁静幸福感中而又隐隐有一丝好景难常的怅惘。“试问” 以下,似夜深时喁喁私语的对话,既勾勒出一幅月波淡淡、星斗暗转的深夜景色,又将这一丝幸福中的怅惘若隐若现地传出。似乎既盼着送爽的西风退暑,又似乎伤感着秋暮的草木摇落之悲。
纳凉只是平常景象,词人却在此传达出更深的人生况味和哲理思考,从而使境界顿时不同。词前小序如幻如仙的记述,更使词作飘渺有仙气。
上一篇:《田为·江神子慢》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李元膺·洞仙歌》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