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三首
一
九州生气恃风雷(1),万马齐喑究可哀(2)。我劝天公重抖擞(3),不拘一格降人材(4)。
【解析】这首诗选自《己亥杂诗》。从诗末作者的自注中得知,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北京辞官南归,路过镇江时,有上万人祭拜玉皇及风神、雷神,道士请求诗人代他们写了这首祈祷天神显灵的诗歌。诗人则借此机会,摘取眼前祭神的事物,借题发挥,巧妙地表现了他不满社会现实,要求变法图强的改革思想。前两句是说,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只有依靠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才能冲破那种令人可哀,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局面。概括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在清王朝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人们思想受到严重的压抑,整个社会都暴露出一种即将崩溃的衰败景象。诗人怀着强烈的时代危机感,认为只有如“风雷”般地急速猛烈地进行社会变革,才能改变“万马齐喑”的状态。诗人呼唤改革,渴求祖国的新生,感情深沉而激烈。后两句是说,我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要打破传统的常规,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材。诗人把变革社会的希望仍然寄托在“天公”身上,希望能够首先改变用人的政策,打破常规,选拔能够变革中国,使中国出现欣欣向荣局面的人材。诗人对于清王朝的扼杀人材,政府官员的昏庸无能深为不满,因而他才愤慨地大声疾呼,奉劝“天公”改变用人的政策。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材的重视,把社会的变革,首先放在打破常规,选拔能够领导变革、进行变革的人材上。诗人的这种认识是可贵的。全诗充满关切国家命运,昂扬激愤,渴求变法图强的改革精神和爱国热情。语言朴实、通俗,比喻形象、贴切,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眼前道士祭拜“风雷”、“天公”的迷信活动,借题发挥,隐喻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改革愿望和理想,极富感人的魅力。
二
只筹一缆十夫多(5),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6),夜闻邪许泪滂沱(7)。
【解析】此诗是《己亥杂诗》中的一首。篇后自题“五月十二日抵淮浦作”。作者路过淮河时看到一只只运粮船,不禁思绪万千。全诗四句从辛勤劳动、洒下汗水的纤夫们写起。为了装满统治者的粮仓,他们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着。诗人深深为劳动者的艰辛所打动,联想到自己耗费了国家财富、劳动者的血汗,却对国家和人民无所贡献,内心感到十分惭愧。诗人大胆的剖白自己,同时也对黑暗的清王朝以及那些只图享乐,不劳而食的大批官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全诗真诚地描述了诗人此时复杂的心理矛盾,写得十分自然、流畅,表现了高超的创作技巧。
三
不论盐铁不筹河(8),独倚东南涕泪多(9)。国赋三升民一斗(10),屠牛那不胜栽禾(11)。
【解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谴责清政府的统治者既不讲求生产,又不兴修水利,只知搜括人民的血汗。概括了当时农村“屠牛那不胜栽禾”的破产景况,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批判了官府的腐败。诗是七言绝句,格律严谨,从叙事中来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语言精炼朴实,通俗易懂,感染力强。
上一篇:经典《州桥》诗词解析
下一篇:经典《常建》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