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1),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2),先害诸贤良(3)。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4),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5),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6),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7),我曹不活汝(8)”。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9)。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10),乃遭此戹祸(11)?
【译诗】汉末皇帝失去权柄,董卓乘机颠乱天常。试图想来杀君篡位,先行害死众位贤良。逼迫君王迁往旧都,挟持皇帝自恃豪强。国内兴起讨贼义师,谋划共同讨董兴邦。董卓部属东下抗击,兵器盔甲与日争光。中原人士温文雅弱,贼兵尽是边远胡羌。围猎一样攻打城池,所攻城池全部破亡。杀人如麻不留一人,尸骨纵横互相撑拒。马旁悬挂男人头颅,马后载负掠来妇女。长驱直回函谷关西,道路遥远又多险阻。回顾家乡渺渺茫茫,心痛脾裂如烂如腐。所掠之人足以万计,分散军营不准集聚。有些至亲一起被虏,想说话又不敢言语。稍稍不称他们心意,就嚷“打杀这些俘虏。你们要想挨刀找死,我们就不叫你再活”。哪里还敢顾惜性命,不能忍受他们詈骂。动辄棰杖横施暴虐,毒打悲痛同时暴发。白天哭号悲泣奔波,夜里凄惨低吟哀坐。想死都是不能够的,想活却也无法认可。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却偏遭际这样灾祸。
【解析】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才华出众的女诗人蔡琰的杰作。此诗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同时,抒发了诗人流落异乡所产生的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一部分概叙汉末丧乱的缘由及被掳途中所看到的惨痛景象。
开头八句写自己遭难的历史背景:当时政治混乱,奸邪当道,贤良遭害,引起战乱,这正是人民遭难的原因。接下去写董卓乱军到处烧杀掠抢及自己遭掳的惨景:灭绝人性的兽兵屠戮人民,杀男掠女,并且肆意欺虐,百姓过着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惨生活。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如实描绘,表达了自己同情百姓,痛恨虎狼军队的感情。
边荒与华异(12),人俗少义理(13)。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终已。有客自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14)。邂逅徼时愿(15),骨肉来迎己(16)。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17),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18),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19)?人言母当去,宁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20),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别离。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21),车为不转辙(22)。观者皆歔欷(23),行路亦呜咽。
【译诗】边僻地与中原不同,风俗粗野缺少义理。这地方寒冷多霜雪,胡风四起无论春夏。翩翩风来吹动我衣,肃肃风声直入我耳。感伤时事思念父母,悲哀叹息无终无止。有客人从中原到来,听到之后非常欢喜。迎上去问家乡消息,总又不是同乡同里。意外得到归家夙愿,亲人前来迎取自己。自己苦闷得到解脱,却又抛下亲生儿子。母子天性连结人心,考虑离别相会无期。生死一别永当隔绝,又不忍心与之告辞。儿子前来抱我脖颈,问道“母亲要到哪去?人说母亲就要远行,难道还有归来之时?平时母亲仁慈恻隐,如今为何不再慈悲?我还没有长大成人,为什么不回顾恋思”?见此情景五脏崩摧,恍恍惚惚如狂如痴。号啕哭泣爱抚爱摩,临出发又迟迟疑疑。更兼同时被掠之人,前来相送苦苦告别。羡我独自归回故土,哀叫声将人心撕裂。马因此而踟蹰不前,车因此也车轮停歇。观看的人低声抽泣,过路人也默默呜咽。
【解析】这一部分写诗人身居异国的愁苦心情、对故土亲人的深刻怀念及迎归时的悲喜交加的矛盾心情。首先叙述了她在胡地的生活和对祖国亲人的怀念。一个纤弱女子,在风俗粗野、缺少义理的边僻地域,思亲之情、惆恨之感油然而生。因此,每听到有“客从外来”都喜不自胜。当平时思念的事情一旦实现心中该是如何啊?喜,是自己盼望已久的归回故土的夙愿实现了;悲,是自己又要抛下自己的亲生骨肉——“出腹子”,而且将是“永乖离”,母子心连情难断,又是何等地伤怀、痛切啊!孩子依恋母亲,母亲更爱孩子。当儿子抱颈数说时,母亲五内如焚,若痴若狂。但是,她终于以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战胜了母子情爱,投回祖国的怀抱。这一段盼而思,得而痛,痛而疑,疑而决的情感描写,真挚深刻,颇为动人。而后写难友相送的悲切场面。送别之人,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无不伤怀,无不悲痛。分别时的哀叫,摧裂心肝,惊天地、泣鬼神,连马也为之不行,车也为之停转。所谓的“幸运者”和不幸者,感情之波汇成哀痛的海洋。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24)。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25)。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影(26),怛咤糜肝肺(27)。登高远眺望,神魂忽飞逝。奄若寿命尽(28),旁人相宽大(29)。为复强视息(30),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31)。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32)。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译诗】快离开吧割去情恋,疾速行走日益远离。悠悠远去三千里路,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思念我的亲生儿子,心肝几乎为之摧裂。已经到家亲人尽死,又没什么中表亲戚。城郭一变而为草莽,庭院到处丛生荆艾。白骨堆之不知谁属,纵横乱抛无人覆盖。出门没有生人声息,豺狼却在到处号吠。孤单单地对着孤影,惊叫悲啼心痛如割。登临高处向远眺望,精神魂魄忽尔飞逝。恍恍惚惚寿命将尽,旁人前来劝解安慰。即使这样勉强活着,百无聊赖有何乐趣?将自己托付新丈夫,小心竭力勉励自己。几经流离自身轻贱,常常担心再被抛弃。人生能有多少日月,怀着忧愤终结年岁。
【解析】写诗人回到故园后所看到的一片破败景象及她在这种情况下的痛苦生活。首先写归途中为割断母子之情而悲痛难忍的心情乃是肝胆俱裂,柔肠寸断。这不堪言的苦痛,本该到家之后得以慰藉,然而事实却正相反。回到家中,却见家人既绝,又无亲友;茕茕孤影,苦痛不堪;城为林废,院为草欺,兽嗥豺吠,白骨纵横。战后萧条、凄凉、破败的惨景,与她热切与家人团聚的炽烈心情,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因此,她肝胆痛碎,神魂飘逝,痛不欲生。虽经劝慰,托命新人,却仍惴惴终日,郁郁寡欢。无奈,只有“怀忧终年岁”了!诗的字里行间,浸透作者的血与泪的控诉。她巧妙地把自己的悲惨遭遇,与那个动乱的、罪恶的时代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血雨腥风的残酷画面,揭露了黑暗凄惨的社会现实。因此,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读者的心弦。这篇个人现实生活的叙事诗,饱含作者激愤之情,捕捉一些最能反映本质的现象,描画出汉末动乱社会的景象。另外,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通过矛盾冲实来揭示内心世界,也是本诗一个特点。环境和悲剧气氛的强烈渲染,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其次,个性化、通俗明了的语言,使得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总之,《悲愤诗》无论是在反映社会本质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是在杰出的艺术表现手法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它在我国诗歌的宝库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上一篇:经典《怨诗》诗词解析
下一篇:经典《惜诵》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