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1),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2),密雨斜侵薜荔墙(3)。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4),犹自音书滞一乡!(5)
【译诗】登上高高的城楼只见荒野一片,海阔天高更引起心中愁思无限。阵阵冷风无情地吹打出水的芙蓉,满墙的薜荔被密雨侵袭得不住抖颤。道道山岭层层树林遮住了远望的目光,江流纡回曲折让我对亲人加倍思念。同被贬谪到这荒僻的百粤杂居之地,兄弟之间书信往来也难上加难。
【解析】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十年,元和十年(815)才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奉诏进京。但他们满怀希望赶到长安时,朝庭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贬到更荒远的柳、漳、汀、封、连州为刺史。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上任后写的。通过登楼远眺,抒发了他对刘禹锡等人的怀念之情和改革失败后的感慨。第一联写初登上柳州城楼的感触。诗人迫不及待地登上城楼,为的是遥望一同被贬的朋友们的去处,慰藉孤寂、愁苦的心灵,寄托对朋友的怀念。“城上高楼接大荒”,城楼本已很高,再加一“高”字,说明诗人立身之高及所见之远。但放眼一望,收入眼帘的是一片荒野。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楼接大荒、海天相连,这展现在眼前的广阔无边的空间,不正能融进诗人的茫茫愁思吗?这起首一联,不仅包容了辽阔的境界和深广的情意,还为以下逐层抒写奠定了基础。第二联写风急雨骤的近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这是一联精细的工对。作者登楼俯瞰,从所见中选取出芙蓉和薜荔,除了它们象征美好的事物外,一定是它们在急风密雨的侵袭中的情状,引起了诗人的伤感。物以己悲,诗人便在对客观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主观的感受,而赋情于景。芙蓉出水,于风何碍?而“惊风”却要“乱飐”;薜荔覆墙,于雨何干?而“密雨”偏要“斜侵”。一个“乱”字,道出惊风的肆虐;一个“斜”字,显出密雨的刁顽。真是景中有情,境中有意。第三联写远眺所见。这里由近及远的契机是近景触发的联想。“惊风”、“密雨”中的“芙蓉”和“薜荔”,不正与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艰难、危险处境相似吗?诗人与四州刺史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命运。此景此情,使诗人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的方向。然而这是徒劳的,无情的山岭和林木,层层地遮挡着投向千里的目光,只增焦虑;曲曲折折的江流,更使人“肠一日而九回”(司马迁《报任安书》)。“千里目”、“九回肠”道出了诗人相望的殷切和相思的痛苦;岭树重遮,江流曲折,则表现了诗人对政敌重重迫害、严密封锁的愤慨。尾联紧承前意。思之既切又望而不见,自然就会想到走访和通信。但诗人即刻想到这也是枉然。陆路则山岭重迭,水路则江流纡曲,互通音信已属不易,互访就更是奢望了。“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同被贬到这荒僻、异俗的百族杂居之地,已是叫人忧郁难解了。“犹自音书滞一乡”,却又连音信也无法传递,岂不更令人痛心!“共事”一句统摄题中漳、汀、封、连四州,并作为铺垫,“犹自”一句则尽述忧思和愤懑,道出“寄”字之意,至使全篇珠连璧合,掩卷之后,韵味无穷。
上一篇:经典《登崖州城作》诗词解析
下一篇:经典《登江中孤屿》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