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编成于春秋时代,原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儒家奉之为经典,改称《诗经》。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首,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国风”,包括卫、王、郑、齐、魏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风”主要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有反映战争、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描摹社会的动乱和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的;也有“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之作,为我们展现了先民丰富的感情世界。“雅”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主要有周族史诗、爱情诗、农事诗、宴饮诗、颂德诗等。与“国风”相比较,“雅”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广泛。“颂”共有40篇,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一般说来,《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其中“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采用四言的形式,还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等句式,读来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等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它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注社会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抒写民众思想情感的诗歌之路;它的“赋”、“比”、“兴”手法成为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入选教材作品
1。《关雎》(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
2。《蒹葭》(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
3。《采薇》(语文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下册)
4。《君子于役》(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
上一篇:乐府诗集(宋)
下一篇:王勃(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