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出身小官僚家庭,后家境窘迫,过着流离的生活。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年轻时便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句,始有诗名。白居易28岁即贞元二十六年(800)中进士。元和十年,因“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晚年,任太子少傅,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世称白香山。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
白居易的文章精切,尤工诗。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现存3000首,数量在唐代首屈一指。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他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代表作有《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但《新乐府》诗也存在着从理念出发,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伤诗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另有《白氏长庆集》71卷。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浅近,在当时已经传播很广,甚至远及“日本,暹罗(泰国)诸国”。但他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诗。
入选教材作品
1。《钱塘湖春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
2。《观刈麦》(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
3。《荔枝图序》(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上一篇:王充(东汉)
下一篇:钱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