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解】
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写一个年近90的老头每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本文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后人加的。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众人的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说明:无论事情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念,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本文的写作特点有三点:
一、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从多方面衬托愚公的高大形象。例如:用愚公的年老体弱与山的高大作对比,衬托出愚公敢于藐视困难、决意为子孙造福的雄心壮志;用当时的劳动条件与山高、路远、耗时长作对比,衬托出愚公一行人的顽强毅力;用愚公的发展观点与智叟的鼠目寸光作对比,衬托出愚公的远见卓识与智叟的鄙陋短浅。此外,用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与智叟“笑而止之”作对比,衬托出智叟的“无志空长百岁”。值得注意的是,以愚公的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二、借用神话结尾,使全篇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的喜剧色彩。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总是幻想有超自然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愚公挖山不止,终于使山神惊惧,感动了天帝,天帝派大力神把山背走,是对愚公精神的高度颂扬和充分肯定,增强了故事的神奇魅力。
三、语言简练,详略得当。例如,“杂然相许”和“杂曰”的两个“杂”字,写出了愚公的子孙们一致拥护愚公和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的热烈场面。“跳往助之”一句,体现出了一个七八岁孩子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至于智叟的“笑”、山神的“惧”、天帝的“感其诚”,只用几个字就刻画了几种人的不同神态。又如,文章不惜笔墨详写挖山前的准备,而写具体劳动时,则一笔带过;在愚公与智叟的辩论中,智叟的议论简单,而愚公的分析详细。
上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下一篇:戴震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