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解】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当时,齐襄公因政令无常,酿成内乱,他的几个弟弟逃出了国外: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不久,齐襄公被杀,齐国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抢夺君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做了齐君,也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再次发兵攻鲁,企图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这就是本文所述的齐鲁长勺之战。这一战役,由于鲁庄公采纳了曹刿的战略战术,奇迹般地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明快、内蕴丰富的记事散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及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从军事角度上看,长勺之战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它着重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正确掌握这些原则即可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从文学角度上看,这又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作者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撮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作者对他的赞扬,含蓄蕴含于精心的描写之中。文中只简单记述了曹刿“请见”、问战、“请从”这一系列简短而果敢的言行活动,深刻表现了一名出身下层的谋士的深谋远虑及精明干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修辞技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祖国的政治热忱;又在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本文的语言简洁精练,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整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写人叙事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不仅切合了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的现实,也表现了曹刿的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本文叙中有议,议中有叙,相得益彰。全文只220多字,却精彩地记叙了一桩有始有末的战争故事,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战略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曹刿论战”的题目是《古文观止》的编者加上去的,很有道理,因为它始终以曹刿的言论贯穿全文,中心突出,桴鼓相应,无一处无照应,无一处有破绽。
上一篇:智子疑邻
下一篇: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