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 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 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 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 千山风雨啸青锋!
此诗题下作者自注曰:“吾以诸生请变法,开国未有。群疑交集,乃行。”清光绪十四年(1888),康有为鉴于清朝政治腐败,内外交困,上书光绪,要求变法。不料顽固派作梗,此书不但没有上达,反而借口他是一个“诸生”,没有功名,却来干预国政,纷纷嘲弄攻击他“狂妄”。在这愚昧落后的中国,他的行动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既惊动了全国,也招致顽固势力的围攻。 于是只得于次年九月愤然离开了京城。
出都时写了五首诗,留别志同道合的诸公,表明自己 的心迹。
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派领袖,一腔为国为民的热情竟落得个报国无门的冷遇,只得“陆沉预为中原叹”(同题另一首),多么可悲而可恨!
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象瑰丽,气势磅礴,风格雄浑,充满爱国激情。
这首诗一开头就以奇异的想象描绘了一个以“天龙”作坐骑,独立于霞外,天马行空的英雄形象,他如隐现在烟云里“缥缈”于天宇下的奇峰,千百万神灵簇拥跟从着他。这显然是一个向“天子”挑战的神,不把封建的宗法、制度、秩序放在眼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
他“怀抱”着一握芬芳高洁的芝兰,我国自屈原以来,都把香草鲜花作为品德志行高尚纯洁的象征,这里继承了屈原的手法。可是这样一位气势豪壮、胸怀高洁的志士,不幸处于一个阴霾昏暗、肮脏混浊的时代。这一对比,更显出他是漫漫黑夜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这位仁人志士,眼中明烛帝国主义列强逐鹿中原,妄图瓜分我中华;心里感叹四海之内虽然人才济济,但谁是卧龙诸葛,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这一联道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有识之士早已洞察民族的危机,忧心如焚,然而群龙无首,盼望着有一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仁人志士当仁不让,“我不救中华谁救中华”?这里诗人显然以变法运动的领袖自属,勇于挑起国家在内忧外患交迫之时力挽狂澜的重任,开头所描绘的那一位英雄神的形象,也就是诗人之理想。
一腔热血无处洒,只得“抚剑长号归去也”,这里有多少激愤,多少感慨啊!然而诗人决不气馁。你看,他“抚剑长号”,他决不会放下武器,消极隐遁的。他的呼号,他的剑鸣,定会激起千山风雨。“青锋”啸向千夫指,满天风雨葬仇雠。这是他的理想,他坚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
诗人才华高,功力深,在诗歌创作上远法李白,近接龚自珍,前期的诗和他的思想一样,自由驰骋,力求创新,确是打开了诗坛上“万马齐瘖”的局面,写下了一些传世的爱国诗篇。如这一首诗,他虽然被迫离京,别而有怨,但不是哀怨、凄怨、幽怨,而是报国无门的愤怨,沉雄豪放,气冲斗牛。
上一篇:《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郑成功》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初入淮河(四首)·杨万里》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