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的《放言》是一组富于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共五首。诗前有序:“元九(即元稹)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此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江州途中所作。诗题“放言”,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的意思。
这首诗说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得经过时间的考验。诗人也曲折地表示了自己和友人元稹是“材”和“玉”,经得起时间考验,坚信自己的冤屈必然得到昭雪。同时也包含有劝勉友人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是非。
首联提出决狐疑的方法。诗不是径言直说决疑而以警言之语出之。“赠君一法决狐疑”,显示了诗人的自信,同时也强调了这个方法的宝贵,于是具有攫住人心的力量。当读者急切要了解此法为何时,诗人却宕开一笔,说“不用钻龟与祝蓍”,更激起人要追索妙法的热情。钻龟,古代用龟甲占卜;祝蓍,古代取蓍草的茎以卜凶吉。这么写的目的,在于强化下面提出的决疑法。
颔联正面提出决疑法。诗人于诗下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说明诗人所写有着生活依据,是经验之谈。两法一意,都是强调“时间”的意义,“要”和“须”,又提出了这种条件的必要性。
腹联和尾联结合紧密,以反面史实证明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周公旦在辅佐成王的时候,曾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可历史证明了他对成王是一片赤诚,毫不作伪。东汉时代的王莽,最初假装谦恭,曾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高,节操愈谦”; 可是后来却篡汉自立,暴露出政治骗子的真面目。在叙述了周公、王莽事后,殿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又回复到中心论点时间的问题。这就使作者关于对人和事要经过时间考验的观点得进一步强化。
这首诗犹如一篇论说文,论点鲜明,论据充足,有正面有反面,有物有人,论证严密,推理合度。同时艺术性也很强, 也可以称之为“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诗人以“玉”和“材”喻正面形象, 举人为例时,则将正面形象的周公和反面形象的王莽并举,全诗都围绕着“时日”进行,使诗纡徐委婉,擒纵自如,变化多姿, 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上一篇:《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杜鹃诗·戴昺》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