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远
【原文】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1]?
扶桑[2]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3]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4]费木石,鼋鼍[5]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6]尽灰灭,牧羊之子[7]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8],精灵竟何能[9]。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10]?
【注释】
[1]六鳌(áo)、三山:《列子·汤问》中,夏革对汤曰:“渤海之东,不知几千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忧患)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神仙名)使巨鳌十五而戴(用头顶)之,迭为三番(往返多次),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占卜)。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播迁者巨亿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鳖。
[2]扶桑:神话中树木名,长在日出的地方。
[3]银台金阙:黄金白银建成的亭台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4]精卫:传说中的鸟名。据《山海经》记载,炎帝的小女名叫女娃,因在东海游玩淹死,化为精卫鸟。它不停地从西山衔木石,欲填没东海。
[5]鼋鼍(yuán tuó):传说周穆王征越国,在九江架鼋鼍为桥渡江。见《竹书纪年》。鼋,大鳖。鼍,鼍龙,俗称猪婆龙,鳄鱼的一种。
[6]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陵墓筑在此中。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7]牧羊之子:《汉书·刘向传》记载,有个牧童在》山牧羊,有一只羊进入山洞中,牧童用火照明,到洞里去寻羊,以致引起一场大火,把秦始皇的外棺烧掉了。
[8]盗贼劫宝玉:盗贼是作者沿用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诬称。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赤眉农民起义军曾取走了汉武帝陵园中一部分金银财宝。
[9]精灵:指秦皇、汉武的神灵。
[10]鼎湖飞龙: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曾在荆山下铸鼎,铸成后,乘龙上天,成为仙人。其地被称为鼎湖。这句是说,已不能像黄帝那样乘龙上天,表示不可能成仙。
【赏析】
这首诗是创作的一首登高怀想诗,作于天宝十年(751年)。诗人从登高望海引出一系列联想,表7TC对古代仙山琼阁等传说的怀疑,并嘲笑了秦皇、汉武求仙的愚蠢行为。
全诗可分为三段: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山望远;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全诗有托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皇汉武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荒淫误国。
这首诗主要不是怀古之作,而是感时之作。登高山,望远海,面对着绝好的写诗环境,绝好的诗歌材料,诗人却遥遥想起了历史上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诞,予以严厉抨击。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感时伤怀,抨今讽今,说明诗人虽落魄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国运。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
上一篇:《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短歌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