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清代剧曲·清代传奇·李渔《巧团圆·书帕》原文与翻译、赏析
【一江风】 (旦上)说来羞,处子年方幼,忽把春心逗。甚来由,托匾香腮,蹙短蛾眉,不住把啼痕溜。无端自惹愁,无端自惹愁,谁来伴我忧,恨不与人同瘦!
【前腔】 我这病根由,不由他人授,反是爷娘诱。硬拖留,赠与愁烦,断送芳龄,不使人儿寿。我把痴肠婉转搜,痴肠婉转搜,无缘订好逑,都只为妆不惯庞儿厚。
【前腔】 去还留,妇德期无咎,莫使弓鞋溜。虽则是异情偷,露出疑踪,惹起繁言,一样的名儿臭。我想夜间会他,到底不妥,不如借笔墨传情,写几句话儿示意于他便了。须防见面羞,须防见面羞,把毫端置彩球。是便是了,还怕有个藏不惯的罗衫袖。(写介)
【前腔】 把嫩毫抽,远倩风人口,代把衷肠漏。(停笔介)呀,为甚的恁淹留,写罢关雎,题到河洲,倏忽地停纤手。(又写介)把经文僭笔钩,经文僭笔钩,移鸾作凤头。这颠倒处说不的个无心谬!
李渔的戏剧,向来以构思新巧著称,《巧团圆》 一剧,尤多巧合。剧作根据王士祯 《香祖笔记》 所记载的清初顺治年间赵逊的故事敷演而成 (李渔据此还作有小说 《生我楼》,收入《十二楼》 中),讲述了明末汉阳书生姚继与亲生父母、未婚妻由失散而最终巧得团圆的故事。
姚继小时后被人拐卖给布商姚家,不幸养父母又早亡,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他虽已成年,却难有合适的人家愿与他结亲。姚继的记忆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父母亲的形象,他只依稀记得养父临终前交给他一根玉尺。他只有在梦中才能够见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他经常在梦中登上一座小楼,楼内床帐后面有一个木箱,里面放着他幼小时玩耍过的东西。
姚继的东邻,是因不满朝政而弃官归隐的明朝官吏姚器汝一家。姚器汝膝下无子,与妻子、养女一同生活。当时正赶上李自成起义,姚器汝担心遭遇战乱,妻女不保,有心招姚继入赘。女儿曾经见过姚继,且十分倾慕姚的风仪,不由暗暗高兴。姚器汝认为招赘女婿之事不可大意,想要对姚继考验一番。姚继有意经商,姚器汝答应借给他一些盘缠,让他到松江一带,去收回他养父未来得及收回的欠款,经受一些锻炼,并寻求可以躲避战乱的地方。女儿得知此事后,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此时起义军到处出没,时时都有丧乱之忧,她十分担心姚继遇到什么不测。《书帕》 一出,即表现了姚女此时的心理活动。
【一江风】 第一支曲子,描绘了沉浸在幸福中的姚女在自己的爱情突生曲折时黯然神伤的情形。父母的商议,更引起了她对姚继的无限爱慕之情,她已经默默地把自己的心灵完全托付给了姚继。然而,正当她对自己的爱情满怀甜蜜美好的憧憬的时候,父亲却没有向姚继许亲,就让姚继只身一人出远门经受磨难去了。她不满于父亲迟疑观望的态度,很为自己的心上人担忧。连着几天的寝食不安,使得这位聪慧善良的姑娘渐渐地憔悴了。她终日端坐在窗前,用手托着脸儿,紧蹙蛾眉,流着眼泪暗自伤心。姚继这时还并不知道姚器汝让他出门的目的,更不知道姚女将要许配给他做妻子,姚女的伤心,他也是不会知道的。他一个人即将投入漫漫的风霜雨雪之中,艰难的考验在等待着他。“谁来伴我忧,恨不与人同瘦”。姚女的伤心有谁了解,有谁怜惜呢? 她真恨不得能与姚继一同去经受磨难。
【一江风】 第二支曲子中,姚女交代了自己难过的原因。她的悲伤,全由爹娘引起。爹爹硬是要拖延她的亲事,为她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与忧愁。花儿一样的年华,在白白地流逝,爱情的没有着落,更使她难得开心。她多想向父母或者是姚继表白一下自己的心意啊,然而却不能够,她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无法与姚继结缘。“都只为妆不惯庞儿厚”,她是那么羞涩,那么矜持,她的难为情,使她最终也无法亲近自己的心上人。
心上人很快就要远离自己而去了,急迫的形势,却又逼迫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姚女在一再迟疑中,想到自己和姚继的婚姻既然是父母所定,在这样的离乱之世,如果她再不下定决心,不但不义,或许也就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她终于决定要会姚继一面。【一江风】 第三支曲子,刻画了姚女反复思量如何会见姚继时的神态。她将要去见姚继,却又停住了脚步。她想到身为女子,须讲求妇德,还是不要让自己的小脚迈出去吧,省得出了什么差错。在爱情的诱惑与礼教的禁锢之间,她仍是产生了迟疑。虽然她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与偷情绝不是一回事,然而,一旦做出什么令人怀疑的举动,招惹出那些繁杂的议论,照样会使自己的名声受到玷污。所以,她想了想,认为夜晚相会并不合适,还不如借笔墨传情,写封信向姚继表白一番心意更为合适。为了避免见面时的难为情,姚女决定把心里话写在罗帕上,藏在袖中,等待时机传给姚继看。
【一江风】 第四支曲子,为姚女书写罗帕时所唱。她不屑于采用那种做诗传情的老套子,决定借用 《诗经》第一篇 《关雎》 中的句子来表白她的心意——“远倩风人口,代把衷肠漏”。她是那么自信地写出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而接下来却写不下去了,她忽然停下了自己的纤纤玉手。因为《关雎》 篇中接下来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 一词,是做诗人用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貌的,她不好意思用来自夸。短暂的停顿之后,她灵机一动,很快又计上心头。她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改作了 “窈窕君子,淑女好逑”。她擅自更改了 《诗经》 中的句子,真是机灵而可爱的举动。她暗暗思忖,姚继肯定能够看出,这并非她在无意之中所留下的笔误,短短的四句诗里,包藏着她那一颗痴情的火热的心。而此时,姚继也沉浸在水样的春愁里,不忍离家——他早已心仪姚家女儿,离别在即,他也是别情依依。姚家女儿把罗帕掷到篱边,姚继打开看了,顿时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中。他改动了 《诗经·木瓜》 中的句子,表达了要与姚家小姐“永以为好” 的心意,他把诗题写在玉尺上,也投到了篱边。二人由此而定了终身。有情人终成眷属,便成为欣赏者在此后全心期待的结局了。
本出剧由同一曲牌的四支曲子组成,逼真传神地刻画了一位怀春少女迟疑而又坚定、勇敢而又细心,机智可爱的种种神态。曲词平易晓畅又不失清丽典雅,包含着丰富的话语含蕴。正如樗道人为此剧所作的序言中所说: “笔笔性灵,言言精髓……摹人欲摹而摹不出之情,绘人争绘而绘不工之态。” 李渔的戏剧语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摇荡性灵的感染力,令人难以抗拒。署名 “莫愁钓客、睡乡祭酒” 的批评者于本出眉批中盛赞这四支曲子道: “四曲凄婉溜亮,奏之场上固妙,用之清讴更宜。笠翁脱稿之日即授雪儿,予隔帘听度此曲,如闻钧天,心醉神移者屡日。” 孔子闻箫韶八佾,三月而不知肉味,此公闻笠翁曲词而心醉神移屡日,都堪称是艺术史上的佳话。
正当姚家养女在为心上人即将离家远游而伤感的时候,郧阳告假还乡的官吏尹厚却陷入了无后的烦恼。他的独生子在幼小时上山玩耍,再也没有回来,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许多亲戚争着要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他,他担心他们只是为了富贵尊位而来,始终不肯答应。尹老先生为了寻访一位好心肠的后生作为养子,身插草标前往江南,愿卖身为人父。姚继经商到松江,收买了老人,认作父亲,领回家中诚心侍奉。此时农民起义军杀入楚地,姚器汝与女儿失散,姚家小姐与尹老夫人都被掳入军中。乱军把抢来的妇女装在布袋中发卖,姚继先买了一位妇女,打开一看,是一位老婆婆,他便把老婆婆认作了母亲,这位老婆婆正是尹厚的夫人。又买得一位女子,女子袖中藏有一把玉尺,原来正是姚家小姐。尹厚与姚继夫妇均得团聚。姚器汝被朝廷起用,督师征剿义军。姚继夫妇寻不见姚器汝,便到了尹厚家中。尹厚家中小楼、床帐、玩具箱等与姚继梦中所见到的一模一样,姚继十分诧异。尹厚提出自己的亲子左脚多出一根脚趾,姚继对照自身,才发现自己就是尹厚的亲儿子。后来姚器汝过郧阳,两家人遂得团圆。
这是一个好心人终得好报的故事,剧作针线细密,情节曲折,穿插着大量的巧合,但我们在欣赏此剧的时候,在惊喜之余,却并没有感到过多的意外。正如樗道人在《序》中所写的那样: “段段出人意表,又语语仍在人意中。” 李渔是一位深谙戏剧创作规律的剧作家,他在《闲情偶寄》 中提出: “凡作传奇,只当求于耳目之前,不当索诸闻见之外……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 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 可见剧作家是反对追求尖新怪异的,正因为他所表现的是耳目闻见之内的故事,表现了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着很大程度上的艺术的真实,所以我们并不以为这部以 “巧” 作为名目的剧作有多么的离奇。那种指摘此剧 “过于求巧求新,便不免坠入恶道”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的说法,是有欠公允的。
上一篇:《小河洲·起病》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帝女花·觞叙》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