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清代剧曲·清代传奇·蒋士铨《临川梦·殉梦》原文与翻译、赏析
【巫山十二峰】 (小旦) 【三仙桥】 落红霏霏成阵,乱年光,才一瞬。便天香国色料无人第品。【白练序】 花信,到几分,算人与花枝作后身,都成恨。怕催妆雨急,卸妆风紧。(老旦) 那杜小姐之病,是向梦中起的,你又不曾梦见汤爷,却是为何?(小旦) 我原不曾有病,那得有梦。那汤先生是一个奇男子,他岂肯容易入人梦中; 我是一个蓬门孤女,又岂敢容易梦见他来哟! 【醉太平】 评论,心儿自忖,笑虫虫蚁蚁,才子佳人,沾泥渍水,低微煞暮雨朝云。(老旦) 如此说,二姑是不曾有病的了。(小旦)我怎么没病?(老旦)请问是什么病呢?(小旦) 含颦。【普天乐】 眉峰翠压心头闷,一点真愁难藏隐。也非关气候寒温,又何辞容颜瘦损。这精灵由他自转风轮。(老旦)这本 《牡丹亭》,毕竟如何作怪,把你害得如此?(小旦) 咳! 养娘,这是他自写情怀之作,何曾有什么杜小姐! 若论那柳郎君,不过一个贪名好色之人,虽极力写他,却是极力骂他呢! 【犯胡兵】求名看宝无身分,秋风一棍。纵然帽压宫花,被桃条敲的狠。至于遇鬼开坟,无非可发一笑。【香遍满】甚河东旧族,倚他王叔文。贪着个鬼婵娟,毕竟把东床认。(老旦) 如此说,你为甚吟哦圈点,不忍释手哩?(小旦)养娘,此中会心,如何与你说得明白! 【琐窗寒】 叹天生这个汤君,但把文章泣鬼神。让和戎总制,报信黄门。【刘泼帽】怜他代管阎罗印,喜又嗔,把燕和莺都安顿。咳!世无汤君,生我何为?世有汤君,我生何乐?(抱书本哭介) 【三换头】 茫茫大千,恁般方寸,凭谁慰藉,只形骸自亲。(老旦) 那汤爷已非年少,闻他儿女成行,即令你得见他,难道可以屈居副室么?(小旦笑介) 养娘说出这等痴话来! 男女虽则异形,性天岂有分别?人生所贵相知者,此心耳! 古人云: 得一知己,死可不恨。何必定成眷属乎?此事何须相溷,这其间,只是我不合来涂脂傅粉。我死后,你托张、许二位相公,将我手批这个曲本,千万寄与那汤老爷,不可错误!
【贺新郎】怕官人也为我心伤尽,权当写文箫韵。【节节高】 这朱痕共墨痕,渍啼痕,是儿家短命销魂本。前世因,今生运,好心疼,人远天涯近。(哭晕介) (老旦) 呀!不好了,二姑醒来,快醒来! 我扶你床上睡去。(小旦醒介)养娘,咳!我魂销不尽,你漫温存,不愿乞还魂。
《临川梦》 根据汤显祖的生平事迹和娄江俞二娘仰慕显祖而以身殉情的传说写成。这两条线索一实一虚,巧妙地穿插在一起,形成了全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此剧重在摹绘 “显祖志意激昂,风节遒劲,平生以天下为己任”( 《玉茗先生传》) 的人品,同时又着重刻划了汤显祖的忘年知己——俞二姑。俞二姑年方十七,“娇艳聪明,多愁善病” (第四出 《想梦》),饱读诗书,因读 《牡丹亭》 而敬仰汤显祖的才情,欲见其而不能,以至抱恨而终。她临终之时托养娘寄曲与显祖,死后又魂访汤君,以诉衷肠,俞二姑对汤显祖的 “情” 是出自于文字之缘,而非男女之恋,其情真挚感人,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殉梦》 一出,即是写俞二姑因思念汤显祖而伤情致死的情节,是全剧中的重要场次。病中的俞二姑在养娘的搀扶下出来赏花,本想舒散一下愁闷的心情,不料牡丹花更激起她内心的愁苦,于是含泪唱了 【巫山十二峰】 套曲,抒发自己欲见汤君而不能的遗憾悲痛。其唱词凄婉缠绵,令人不忍卒听,是蒋士铨剧作中最显才情的文字之一。
俞二姑在 【三仙桥】 和 【白练序】 两支曲中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她由眼前的春光明媚联想到不久之后的 “落红霏霏”,即使是天香国色的牡丹也难逃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的结局,不由得暗暗落泪。显然,她是以花自比,叹自己红颜薄命,恨今生难见汤君。这两曲音律和谐,词句凄婉,对人物内心的刻划幽微深细,颇有韵味,令人想起 《牡丹亭》 “惊梦” 中杜丽娘所唱的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养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丽娘能梦到自己的红颜知己,而俞二姑却梦不到自己所仰慕的人,【醉太平】和 【普天乐】 两曲正抒发了她的这种愁苦之情。俞二姑真不愧为汤显祖的知己,明确地指出 《牡丹亭》 是他 “自写情怀之作”,并在 【犯胡兵】 和 【香遍满】 二曲中分别评价了柳、杜二人,这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俞二姑的伤情并非出自于对柳、杜之恋的向住。疑惑不解的养娘问二姑 “为甚吟哦圈点,不忍释手”,二姑在 【锁寒窗】 和 【刘泼帽】 二曲中作了回答。她称汤君是天才,仰慕其才情和人品,钦佩他一部 《牡丹亭》 能让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团圆。唱到这里,二姑长叹道: “世无汤君,生我何为?世有汤君,我生何乐?” 遂抱书痛哭。紧接着,她又在 【三换头】 一曲中慨叹自己难寻汤君的愁苦无人安慰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寂寞。然而,养娘还是不懂二姑的心思,仍误以为她对汤显祖的痴情是儿女之情。二姑苦笑,表白自己对汤君的感情是纯正的知已之情,” 得一知己,死可不恨”。她已预感到自己的死,于是仔细嘱托养娘将手批《牡丹亭》曲本寄与汤显祖。【贺新郎】 和
【节节高】 两支曲子便抒发了二姑弥留之际的悲苦心情。她不为自己死而悲伤,却怕汤显祖为她 “心伤尽”。可见,她对汤君的思念已远远超过了对自身生命的关心,并且相信汤君也必将自己视为知己。二姑对《牡丹亭》的批注可以说是笔蘸血泪完成的,字字见血,行行见泪,这正是她短命销魂的见证。但她并不因此而心疼自身,她心疼的是自己与汤君相见遥遥无期,而死神已步步逼近了。伤心之极,不由得哭晕了过去。在养娘的声声呼唤中,二姑勉强睁开双眼,刚叫了一声 “养娘”,便随即 “咳” 地长叹一声,留下了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我魂销不尽,你漫温存。不愿乞还魂。” 顿时气绝身亡、香销玉殒。可怜她“不惜三生命,因怜八斗才” (第十九出 《说梦》),正值豆蔻年华却含恨而终,至死也未能见到汤君。其不甘心而又无奈的悲痛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这一套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娓娓道出了俞二姑伤情的原因,展示了她痛苦的内心世界。全套曲同押一韵,再加上凄婉的曲词,形成凄婉缠绵的风格,荡人回肠,动人心魄,令铁石心肠之人也为之动情。同时,《殉梦》 这一出在全剧的情节中属于发展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承《想梦》而来,并为后来的 《寄曲》、《访梦》、《说梦》 和《了梦》 作了铺垫。此外,第十五出 《寄曲》 写汤显祖看了俞二姑的手批曲本后非常感动,赞其“微言妙旨,精详可爱”,称她是 “不逢时女秀才”,并将二姑视为知己,渴望与她梦中相会,这与 《殉梦》 中二姑对汤显祖的思念有遥相呼应之妙。
蒋士铨在自序中说明了写俞二姑这一人物的用意: “独惜娄江女子,为公而死,其识力过于当时执政远矣,特兼写之。” 这反映了不满于昏庸无能的执政者的蒋士铨,希望像汤显祖那样获得一位识力远过于当时执政者的知己。古往今来的人们都渴望获得知己,但知己难求。无怪乎古人云: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无怪乎俞二姑发出 “得一知己,死可不恨” 的喟叹。
上一篇:《严子陵垂钓七里滩》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临川梦·续梦》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