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传奇·梁辰鱼《浣纱记·采莲》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歌一】(旦)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棹船歌。花房莲实齐戢戢,争前兢折歌绿波。恨逢长茎不得藕,断处丝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
【古歌二】采莲采莲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极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一望平,吴歌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不可攀,江南采莲今已暮,海上征夫犹未还。
【念奴娇序】 (净) 澄湖万顷,见花攒锦绣,平铺十里红妆。夹岸风来宛转处,微度衣袂生凉。摇飏,百队兰舟,千群画桨,中流争放采莲舫。(合) 惟愿取双双缱绻,长学鸳鸯。
【前腔】(旦)堪赏,波平似掌,见深处缭绕歌声,隐隐齐唱。秀面罗裙认不出,绿叶红花一样。空想,藕断难联,珠园却碎,无端新刺故牵裳。(合前)
(净) 美人,我把荷花比你容貌,那花怎么到得你!
【前腔】 (净)相傍,较玉论香,将花方貌,恐花儿惭愧欲深藏。身共影,身共影,谁似根共心双。想像,娇面偎霞,芳心吸露,清波溅处湿裙裆。(合前。净作醉介。)
【前腔】 (旦) 堪伤,斜日衔山,寒鸦归渡,淹留犹滞水云乡。风露冷,风露冷,怎耐摧颓莲房。凄凉,共簇心多,分开丝挂,浣纱溪伴在何方?(合前)
《浣纱记》 写西施被送吴庭后,夫差见其姿容娇媚、性格温柔,喜不自胜; 从此朝欢暮乐、沉湎于与西施的淫游之中。此出写夫差与西施同游湖上以采莲为戏。首二曲为西施所歌家乡采莲之曲,明是为吴王歌唱,实则寄托了对故乡和范蠡的相思之情。后四首分别是吴王、西施之曲,唱出了二人在相同景色中的不同心境: 万顷碧湖,十里荷香,百队兰舟侍游,千群画桨齐摇,这景色迷人,场面豪华。吴王身处其中,又有绝代佳人相伴,感到心满意足,陶然而醉。西施却只往远处眺望,为故园难觅、断藕难续、碎珠难圆而惆怅,为滞留吴庭、身受摧残、难见情人而悲伤。同一景色,两样心绪,曲中刻划入微、自然合情。这里写吴王胜利后耽于淫乐,为他后来的败亡作了铺垫。这里写西施视在吴庭富贵享乐的生活为备受 “摧颓”,内心深感痛苦,表现并肯定她为灭吴复越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故剧终给予她与范蠡携手归游五湖的美好结局。这与那些把西施作为 “妖姬”、“祸水”,剧中由范蠡在吴亡后将她沉于江中而死的作品有着根本的不同 (如明无名氏 《倒浣纱》 传奇、清徐石麒《浮西施》 杂剧等)。作者梁辰鱼生活在我国由长期封闭的封建社会进入到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中晚期,在新兴的反传统、反道学的进步哲学思想和文学革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有别于那些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儒家鄙视妇女,以 “女从男”、“嫁从夫” (《礼记》) 为天经地义的封建观念的作家,而在妇女问题上表现了比较开明、通达的态度。《浣纱记》 中西施形象的光彩是时代精神和作者进步思想光辉的折射。
此剧文辞华丽工整而少堆砌艰涩之弊。曲中景色如画,言情宛转。凌濛初《谭曲杂札》谓: “自梁伯龙出,而始为工丽之滥觞。” 后来曾有人将梁词归于曲中骈丽派。其实,梁词虽多典雅绮丽之语,却也有 “出口便俗” (王骥德《曲律》) 之处,雅与俗多因剧中人之身份而定。明代有些曲家把追求文字优美发展到字雕句镂、卖弄学问的地步,似不应归咎于梁辰鱼。《浣纱记》 以改革后的昆山腔用于戏曲演唱,音调和协柔美、悦耳动听,梨园子弟争相竞演。潘之恒 《鱼矶漫钞·昆曲》 说梁“填词赢得万人传”,可见梁剧对传播昆山新声作出的重要贡献。
上一篇:《泰和记·武陵春》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灌将军使酒骂座记》原文与翻译、赏析